第24章 起步8
/>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王书辉还委托司马峰帮助他招聘各种匠人。并且让他帮助购买五十个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的儿童送到府中。这批人能够抵一半货物的货值。
王书辉知道,在明朝末年,买一个普通的小丫鬟,不过才四五两银子。这是根据明朝末年小说家西周生的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里的故事为依据的。该书第三十六回说有个叫沈善乐的裁缝,给别人做衣服做坏了,没办法,只有将一个十一岁的女儿喜姐卖了偿还别人银子,沈家“足足要银七两”,谁知“领了几家,出到四两的便是上等的足数”,由于后来女善人晁夫人“看得中意,先出四两,添到五两”,已经算是卖了个好价钱。由此可见,明末的人命并不怎么值钱。
王书辉的要求是,买来的儿童,尽量以男孩子为主,当然女孩子也行。最好是从那些流民中收买。有父母亲人的,愿意的也可以一起带回来,府里也会跟他们签订契约,聘他们做工。对于这一点,王书辉的心里是比较阴暗的。他采用这种全家收容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证这些被收容的人,对于他能够有足够的忠诚心。在古代社会里,这种全家式的,几代人为一个家庭服务的情况,虽然是一种奴隶性质的,落后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确实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这些人的忠诚度。
跟司马峰交代清楚了事情之后,王书辉带着朱微妏和刘怀季以及几个小孩子,在家丁的保护下,坐着马车踏上了回程。王书辉疲惫的靠在马车靠背上,心里想着,“和古人打交道真是麻烦啊。不过是和人达成一个基本的交易意向,自己就废了多少的功夫。这整整一下午,才办了这么一件事情,效率也太低了。”
坐在王书辉身边的小萝卜头朱微妏心里则是另一种想法,“我这位仪宾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才一下午的功夫,从县城到董滩口,几十里的路程,见了这么多的人,谈了这么多的事情,不仅把行商的行情打探的明明白白,还敲定了一个帮手,真是了不起啊。”
王书辉知道,在明朝末年,买一个普通的小丫鬟,不过才四五两银子。这是根据明朝末年小说家西周生的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里的故事为依据的。该书第三十六回说有个叫沈善乐的裁缝,给别人做衣服做坏了,没办法,只有将一个十一岁的女儿喜姐卖了偿还别人银子,沈家“足足要银七两”,谁知“领了几家,出到四两的便是上等的足数”,由于后来女善人晁夫人“看得中意,先出四两,添到五两”,已经算是卖了个好价钱。由此可见,明末的人命并不怎么值钱。
王书辉的要求是,买来的儿童,尽量以男孩子为主,当然女孩子也行。最好是从那些流民中收买。有父母亲人的,愿意的也可以一起带回来,府里也会跟他们签订契约,聘他们做工。对于这一点,王书辉的心里是比较阴暗的。他采用这种全家收容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证这些被收容的人,对于他能够有足够的忠诚心。在古代社会里,这种全家式的,几代人为一个家庭服务的情况,虽然是一种奴隶性质的,落后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确实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这些人的忠诚度。
跟司马峰交代清楚了事情之后,王书辉带着朱微妏和刘怀季以及几个小孩子,在家丁的保护下,坐着马车踏上了回程。王书辉疲惫的靠在马车靠背上,心里想着,“和古人打交道真是麻烦啊。不过是和人达成一个基本的交易意向,自己就废了多少的功夫。这整整一下午,才办了这么一件事情,效率也太低了。”
坐在王书辉身边的小萝卜头朱微妏心里则是另一种想法,“我这位仪宾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才一下午的功夫,从县城到董滩口,几十里的路程,见了这么多的人,谈了这么多的事情,不仅把行商的行情打探的明明白白,还敲定了一个帮手,真是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