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女帝
心你,也就是看我是小辈,不好丢脸,在阿翁面前,不知道有没有掉眼泪呢。”
太上皇颔首,表示赞同:“掉了掉了,哭过好几次。”
李政有些窘迫,却还是笑了,揉了揉儿子的头,欣慰道:“平安就好。”
景宣也叮嘱道:“早些成婚,生下孩子才好,我可不想生孩子。”
景康笑着一一应了:“好。”
……
景宣被册封为皇太女的第五年,李政宣布退位。
太上皇很不高兴:“大安宫已经很挤了,你不要搬过去,到别处去住。”
李政道:“儿子去跟您作伴,不好吗?”
“不好,”太上皇断然拒绝:“还有,你退位做了太上皇,别人该怎么称呼我?老太上皇?”
李政想了想,道:“这也不错。”
太上皇想拿拐棍儿打他,但毕竟上了年纪,气喘吁吁的转了几圈,也没能如愿。
李政慢慢的从门口蠕动回去,道:“我真觉得老太上皇不错。”
太上皇怒吼道:“滚!”
景宣称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册立业已康复,并娶妃生子的景康为皇太弟,为此,景康特意进宫走了一趟。
他真心实意的劝道:“姐姐,你若是想要孩子,来日……”
“我不想要,也不想生,”景宣正伏案翻阅奏疏,闻言头也不抬,道:“为什么你会觉得女人不能生孩子就是受了天大委屈?我只是不想为另一条生命,而叫我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即便那危险很小也不行。”
“还有,”她抬起头,道:“我一点也不喜欢小孩子,吵死了,之前大长公主带她的几个孙子孙女进宫,恨不能把太极殿给拆了,那时候我真想一脚把他们踢到天上去。”
“好吧,”景康理解的笑道:“我只是不希望姐姐有遗憾。”
出太极殿的时候,他迎面遇上一个年轻郎君,青袍玉带,面容明俊,气度不凡,见了景康,先自躬身施礼。
景康淡淡颔首,走出一段距离,才道:“那是谁?”
“是阳明君,出自南阳萧氏,”引路的内侍道:“陛下喜欢听他弹琴,近来时常招去伴驾。”
景康轻轻“哦”了一声。
女帝登基,并不曾册立皇夫,而是分别拣选封号,册自己身处东宫时所纳的几位郎君为君,登基之后,又择选天下美男子入宫,林林总总的,宫中也有三十来人了。
皇族出身的公主与高门贵妇豢养男宠,原本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下女帝广纳美男子填充后宫,前朝虽有些瞠目结舌,却也说不出反对之语,到最后,索性由她去了。
世家把持权柄,早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自李政起,便有意扶持寒门,打压世家,等到景宣这儿,才算是大功告成。
女帝登基之后,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设鸾台,作为自己的私人智囊团,选纳有资质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对天下各州郡的一切事务进行参详,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农桑、水利等事。
若有人能提出切实见地,即刻就会被授予官职,或地方,或中枢,得到重用,甚至不乏有凭借自己能力与女帝赏识,寒门出身,而登顶宰相之人。
太上皇颔首,表示赞同:“掉了掉了,哭过好几次。”
李政有些窘迫,却还是笑了,揉了揉儿子的头,欣慰道:“平安就好。”
景宣也叮嘱道:“早些成婚,生下孩子才好,我可不想生孩子。”
景康笑着一一应了:“好。”
……
景宣被册封为皇太女的第五年,李政宣布退位。
太上皇很不高兴:“大安宫已经很挤了,你不要搬过去,到别处去住。”
李政道:“儿子去跟您作伴,不好吗?”
“不好,”太上皇断然拒绝:“还有,你退位做了太上皇,别人该怎么称呼我?老太上皇?”
李政想了想,道:“这也不错。”
太上皇想拿拐棍儿打他,但毕竟上了年纪,气喘吁吁的转了几圈,也没能如愿。
李政慢慢的从门口蠕动回去,道:“我真觉得老太上皇不错。”
太上皇怒吼道:“滚!”
景宣称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册立业已康复,并娶妃生子的景康为皇太弟,为此,景康特意进宫走了一趟。
他真心实意的劝道:“姐姐,你若是想要孩子,来日……”
“我不想要,也不想生,”景宣正伏案翻阅奏疏,闻言头也不抬,道:“为什么你会觉得女人不能生孩子就是受了天大委屈?我只是不想为另一条生命,而叫我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即便那危险很小也不行。”
“还有,”她抬起头,道:“我一点也不喜欢小孩子,吵死了,之前大长公主带她的几个孙子孙女进宫,恨不能把太极殿给拆了,那时候我真想一脚把他们踢到天上去。”
“好吧,”景康理解的笑道:“我只是不希望姐姐有遗憾。”
出太极殿的时候,他迎面遇上一个年轻郎君,青袍玉带,面容明俊,气度不凡,见了景康,先自躬身施礼。
景康淡淡颔首,走出一段距离,才道:“那是谁?”
“是阳明君,出自南阳萧氏,”引路的内侍道:“陛下喜欢听他弹琴,近来时常招去伴驾。”
景康轻轻“哦”了一声。
女帝登基,并不曾册立皇夫,而是分别拣选封号,册自己身处东宫时所纳的几位郎君为君,登基之后,又择选天下美男子入宫,林林总总的,宫中也有三十来人了。
皇族出身的公主与高门贵妇豢养男宠,原本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现下女帝广纳美男子填充后宫,前朝虽有些瞠目结舌,却也说不出反对之语,到最后,索性由她去了。
世家把持权柄,早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自李政起,便有意扶持寒门,打压世家,等到景宣这儿,才算是大功告成。
女帝登基之后,在三省六部之外,另设鸾台,作为自己的私人智囊团,选纳有资质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对天下各州郡的一切事务进行参详,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农桑、水利等事。
若有人能提出切实见地,即刻就会被授予官职,或地方,或中枢,得到重用,甚至不乏有凭借自己能力与女帝赏识,寒门出身,而登顶宰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