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后来居上 出谋定计
�中遭了祸,无处谋生,特来投军,报效朝廷。”俞修龙话刚一出口,连自己也觉得假的不着边际,吐了吐舌头,面色尴尬。
遭灾投军且不说,这赴朝鲜、寻大营便是难上加难。
李如松戎马半生,识人无数,岂能被这等瞎话唬过去,心想:“行军打仗但求胜果,其他皆属次之,只要这个俞秋服帖于俞修龙,而俞修龙又听命于己,何必过分深究其他?此人若能为自己所用,必是一名破敌奇兵,管他是三哥的孙子还是五弟的爷爷,又有什么干系?”
想到此节,李如松不禁打了个哈哈,对两人说道:“好好,既然他有心来投,我们自然容纳。”他转身对李如梅说道:“如梅,领他下去登记,再配发衣甲鞋子,从此大家便同为军人,都是自己兄弟,不分你我了。”
李如梅得到命令,答了声“是”,冲俞秋挥了挥手;俞秋回身看了一眼俞修龙,见他点头,便跟着李如梅去了。
众将士归位,重整队列,各将士均对俞修龙刮目相看,连大熊、蛮牛也不例外。大熊站在俞修龙身边使着眼色,那神情分明是在怪他:你小子可以啊,有个如此厉害的表侄儿竟也不告诉我?
以前欺辱过俞修龙的士兵不禁心里打怵,要是他反过来找我算帐,岂不是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而其他士兵,也在庆幸平日未曾得罪俞修龙。
晚些时分,李如松招诸将入帐,开始商议战略;其胞弟李如梅、李如柏二人,也一道分析战况。
“大哥,这次咱们在火枪上吃了大亏,虽说大明与日本的火器同是源于欧陆,可那贼倭的冶炼技术很高明,制造出来的枪管坚固牢靠,效用稳定。相较之下咱们明军的火枪则矮了一大截,皆因枪管粗制滥造,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平日也不曾悉心保养,许多枪支已然破旧腐朽。军士使用之时极易炸膛,稍不注意反被自己的火器炸死。”
“唉,咱们的火枪营根本发挥不出威力!”李如梅兼任军备长官,此刻道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李如松虽然心情沉重,但不得不点头同意,说道:“咱们大明的火炮破城厉害,可是威力有余,灵活不足,入城之后便大大受限……所以我说,咱们入城之后也一定不得掉以轻心。这帮贼倭军火枪精良,极善于城镇巷战。此前他们数次借地势反击,叫咱们吃了不少苦头。”
说到此节,李如松的语气竟已有些艰涩,微微颤抖,“这些天同日贼军交手十好几次,虽说双方各有胜负,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的损失更为惨重……我从辽东带来的弟兄们也已牺牲了不少!”
李如松起势于辽东之地,其麾下辽东铁骑可说是大明最强大的战力之一。此番入朝抗战,未料到日军的火枪队厉害至斯,此前碧蹄馆一役更是折损了许多辽东精锐。
李如松刚说完这话,只听李如梅接道:“其实不光是火枪差距,咱们在粮食供给上也吃了个大亏呀……就朝鲜那个什么柳成龙,那混蛋曾拍着胸脯保证粮草充足。可结果呢,打了没多久就大呼粮食告急,真他娘的坑人!”
“这人吃不饱没力气,马饿着也跑不快呀,在这儿咱们的战力又打了个折扣……”李如梅叹了口气,继续道:“之前朝鲜各地的储粮,都已被贼倭军抢得差不多了。而且此地大多土壤贫瘠,难以种粮,根本不适合持久耗战!”
“纵观整个朝鲜国,也就一个叫李舜臣的有点本事。得亏他在海上截击了不少贼军船只,打击了他们的运输补给,不然凭咱们三四万人,如何跟他们十几万拼消耗呢?不过要决胜负,终究还是离不开陆战,咱�
遭灾投军且不说,这赴朝鲜、寻大营便是难上加难。
李如松戎马半生,识人无数,岂能被这等瞎话唬过去,心想:“行军打仗但求胜果,其他皆属次之,只要这个俞秋服帖于俞修龙,而俞修龙又听命于己,何必过分深究其他?此人若能为自己所用,必是一名破敌奇兵,管他是三哥的孙子还是五弟的爷爷,又有什么干系?”
想到此节,李如松不禁打了个哈哈,对两人说道:“好好,既然他有心来投,我们自然容纳。”他转身对李如梅说道:“如梅,领他下去登记,再配发衣甲鞋子,从此大家便同为军人,都是自己兄弟,不分你我了。”
李如梅得到命令,答了声“是”,冲俞秋挥了挥手;俞秋回身看了一眼俞修龙,见他点头,便跟着李如梅去了。
众将士归位,重整队列,各将士均对俞修龙刮目相看,连大熊、蛮牛也不例外。大熊站在俞修龙身边使着眼色,那神情分明是在怪他:你小子可以啊,有个如此厉害的表侄儿竟也不告诉我?
以前欺辱过俞修龙的士兵不禁心里打怵,要是他反过来找我算帐,岂不是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而其他士兵,也在庆幸平日未曾得罪俞修龙。
晚些时分,李如松招诸将入帐,开始商议战略;其胞弟李如梅、李如柏二人,也一道分析战况。
“大哥,这次咱们在火枪上吃了大亏,虽说大明与日本的火器同是源于欧陆,可那贼倭的冶炼技术很高明,制造出来的枪管坚固牢靠,效用稳定。相较之下咱们明军的火枪则矮了一大截,皆因枪管粗制滥造,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平日也不曾悉心保养,许多枪支已然破旧腐朽。军士使用之时极易炸膛,稍不注意反被自己的火器炸死。”
“唉,咱们的火枪营根本发挥不出威力!”李如梅兼任军备长官,此刻道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李如松虽然心情沉重,但不得不点头同意,说道:“咱们大明的火炮破城厉害,可是威力有余,灵活不足,入城之后便大大受限……所以我说,咱们入城之后也一定不得掉以轻心。这帮贼倭军火枪精良,极善于城镇巷战。此前他们数次借地势反击,叫咱们吃了不少苦头。”
说到此节,李如松的语气竟已有些艰涩,微微颤抖,“这些天同日贼军交手十好几次,虽说双方各有胜负,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的损失更为惨重……我从辽东带来的弟兄们也已牺牲了不少!”
李如松起势于辽东之地,其麾下辽东铁骑可说是大明最强大的战力之一。此番入朝抗战,未料到日军的火枪队厉害至斯,此前碧蹄馆一役更是折损了许多辽东精锐。
李如松刚说完这话,只听李如梅接道:“其实不光是火枪差距,咱们在粮食供给上也吃了个大亏呀……就朝鲜那个什么柳成龙,那混蛋曾拍着胸脯保证粮草充足。可结果呢,打了没多久就大呼粮食告急,真他娘的坑人!”
“这人吃不饱没力气,马饿着也跑不快呀,在这儿咱们的战力又打了个折扣……”李如梅叹了口气,继续道:“之前朝鲜各地的储粮,都已被贼倭军抢得差不多了。而且此地大多土壤贫瘠,难以种粮,根本不适合持久耗战!”
“纵观整个朝鲜国,也就一个叫李舜臣的有点本事。得亏他在海上截击了不少贼军船只,打击了他们的运输补给,不然凭咱们三四万人,如何跟他们十几万拼消耗呢?不过要决胜负,终究还是离不开陆战,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