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步一步的挖坑
r />   所以就塞尔维亚这混乱的政治局势,米兰·奥布廉诺维奇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议会的调查。

  于是对前国王的调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塞尔维亚人不负众望的找到了有着米兰签名的《奥塞经济合作条约》。议会坐实了国王叛国的罪名后,奥布廉诺维奇王朝被推翻。米兰·奥布廉诺维奇躲过了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的刺杀,带着家族逃亡罗马尼亚。

  1891年底,塞尔维亚议会从瑞士迎回了民族英雄,卡拉乔治王朝的建立者卡拉乔治·彼得罗维奇的孙子。

  登基成为塞尔维亚国王的彼得一世一改米兰的亲奥政策,开始在国内进行反奥,而之前的《奥塞经济合作条约》自然也被完全否认,并且试图联合英国、法国向维也纳施压。

  看到奥匈国内经济半死不活的塞尔维亚人认为现在奥匈也无力对自己做什么的情况下,彼得一世向奥匈帝国递交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外交照会:“奥匈是否会在托管期结束后遵照柏林会议的协议让波黑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这份照会同样抄送给了所有的柏林会议与会国的大使。

  这个潜台词就是奥匈想要吞并波黑是不行的,这么做是违反《柏林条约》的,你要这么干小心其他柏林会议与会国不同意,这种态度和要求大大刺激了奥匈人。

  当初1878年柏林会议确定了奥匈对波黑的托管后,不甘心的土耳其人用4000名穆斯林民兵组成的部队依托坚固的要塞和崎岖的道路和奥国十万大军周旋4个月之久。

  为此奥匈帝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人员伤亡倒在其次,大量的资金消耗让奥匈本就不太好的经济状况负担更重了。

  因此在奥匈人眼中,自己的军队经过了战争,击败了敌人控制了的波黑就是自己的地盘,结果现在搞了半天还不是自己的,这怎么能忍?

  再说了,就算托管期结束,波黑的所有权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你塞尔维亚咋咋呼呼的想干什么?

  本来因为国内经济萎靡就已经怨声载道的奥匈人看到现在连塞尔维亚人都敢和自己扎刺了,强烈要求“教训”一下狂妄的塞尔维亚人。

  如果能打赢这场战争,也的确可以刺激一下本国的经济,顺带缓和社会矛盾。而且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知道,如果面对塞尔维亚这种小国的挑衅都退缩的话,那么哈布斯堡家族将会名声扫地,没有了皇权的威严的自己将会无力维持奥匈帝国的统治了。

  于是奥匈人的回应也同样强硬:“托管期结束后波黑人名选择留在帝国的版图内是所有波黑人的愿望,并非帝国单方面的强迫。”

  那好吧,既然谈不拢,就用拳头来说话吧。

  做戏做全套,德国人这边也一副坚决帮奥匈人撑腰的样子,德国人措辞强硬的表示,奥匈和塞尔维亚之间的问题他们自己解决,如果英法俄三国想要掺和进来德国不会坐视不理。

  英法实际上也不准备为了波黑这么个地方掺和到一场战争去,自己现在还在经济危机呢,跑到巴尔干为了塞尔维亚人和德国人翻脸,傻啊?就算塞尔维亚人得逞了,得利的也是俄国人,又轮不到自己。

  于是英法给了个含混不清的回答:德国你这样不好的,好歹《柏林条约》大家都是签了字的,白纸黑字有法律效力的。奥匈这边一个人单干不合规矩,这让我们很难做啊。

  这说了跟没说一样,既然难做,那就不做呗。行,你们慢慢打,我们就强势围观总可以吧。

  而俄国人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