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两次时效
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自己赚了。

  要不了多少年,在粉末冶金兴起之后,各种中频炉、高频炉都会出现,那个时候这些老式的熔炼炉也会更加完善。

  对于铸造车间,云非知道的就只有热风冲天炉。

  在加热炉里面外面有连个通风口,直接用一台鼓风机给炉体内部进行通风,使得整个加热炉里面的高温区延长,同时也会让整个炉内的温度加热得更快。

  当时在进行这些设备改造的时候,他也对苏联的那些工程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这个想法,苏联工程师们却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到现在,也没有在理论设计上取得什么成果。

  云非知道,这个年代,国内有这种设备的生产以及销售,不过价格远远超过这些普通的熔炼炉。现在的九一重工,还没有任何一笔钱的收入,资金本来就紧张,跟卡马特搞人才贸易挣来的钱,都被他换成了苏联那些低价的设备。

  否则,以原来9327厂的那种重型设备不多,甚至很多东西都是纯手工生产的产能,连一天十台的机床都生产不出来。

  熔炼车间里面最大的一台熔炼炉,一次就能够融化七吨的铁水。6140车床的床身,也不过一吨多一点,一炉铁水都够六台车床床身的数量。那台熔炼炉,是整个车间的生产主力,其他一些小型的熔炼炉融化的铁水,都是用来浇注车床的床脚、主轴箱等一些小型一些的铸件。

  每天都有数十吨的铁锭被化成铁水,然后倒进用型砂制造而成的模具里面,变成车床上面的各种零部件。

  现在的钢价,可不比后世便宜,甚至是有钱都不一定能够买到。要不是云非的这个厂,是原来九院的9327厂,甚至他都会为最为基础的原材料发愁。

  整个大巴山里面的各大工厂,对于钢铁的使用,哪怕在最为困难的年代,都是不缺的,因为同样在巴蜀大地里面的渡口钢铁厂会敞开供应他们。

  “老区,现在你们生产,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工艺来。要知道,这套工艺,可是融合了你们原来的生产工艺,以及苏联的机床生产工艺而来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在目前的情况下看来,应该是最为合适的。”云非在熔炼车间溜达了一圈之后,就准备到机械加工车间里面。

  “小云呐,我说,既然十多二十个小时的人工时效,能够超过一年时间的自然时效的效果,咱们用得着进行两次人工时效吗?”云非不说工艺还好,一说到现在的工艺,区远山就是火。

  本来热处理方面的设备就不足够,因为以前他们生产的设备,可不是经过人工时效的。当初他们生产机床,计划都是在三年前甚至五年前下达。也就是说今年铸造的床身,一般都会放到车间外面的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任由风吹曰晒雨淋,等到三年之后才会进行加工。

  经过长达数年的自然时效,机床这些零部件内部的应力,就会在风吹曰晒以及自身重力下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床身的变形。到时候只要把这些变形的部分加工掉,那样还留在床身内部的应力,剩下的就不是很多了,在精加工前面再进行一个时间不长的去应力退火之后,机床内部的还残留的应力就不会多了。

  那样生产出来的机床床身,结构就会变得很稳定。

  现在九一重工生产机床,不按照原来9327使用了数十年的规矩来走。区远山也知道,如果让这些机床床身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自然时效,云非这个私人老板根本就承受不起。

  那样一来,估计云非就是有上亿的资金,也会承受不起。按照现在整个九一重工的工资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