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记事_分节阅读_24
�一届的乡试也就是上一届东部考区的乡试考场是在徐州。钟亦文当下就放弃了参加,一个是因为钟亦文有自知之名,中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另一个也是因为徐州州府路途遥远不说,就算到了四月乡试的时间,徐州那里还是很冷,土地刚刚融化,实在不便。
所以历来乡试,东部考区都是青州一届的人最多,扬州次之,徐州最少。中部和西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都是北边的州府考生少,南边的多一些,轮到中间的人数就会暴增。有官员称呼他们为大考年小考年,结果也燕国上下普遍承认了下来。如今年就是大考年。国家也根据这样的情况,相应更改录取的人数,当然也就是大考年中举的人会更多。但这也不意味着,你就能中举,毕竟这基数也大的吓人不是。
好名声并且对自己有相当信心的秀才都会选择在大考年参加乡试,这不但是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候,也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毕竟在几千人面前中举和几万人面前高中,那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有人偏偏选择在小考年参加乡试,不是说他们学问就一定不行,只是他们喜欢这种逆大流的传统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作风。
所以,也有人称大考年出人才,小考年出鬼才,至于那个普通考年那就是出庸才。当然这也是戏称,绝对不会被官方承认。
☆、第37章 赶考(二)
尽管钟亦文他们在家刚过完新年,就已经出门,在他们看来算是早的。但等到他们一路上行了七八日之后,进入青州境内,才知道他们真的算不上什么。这往青州州府一路的官道上真的是随便一眼就能看见一个考生。他们有像钟亦文这样驾着马车的,也有直接步行的,最夸张的是一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秀才被孙儿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据说是扬州州府最南边的考生,去年秋天就由孙儿陪着从家里出发了,若不是担心自己年岁已高,等不到下一届扬州乡试,老秀才也不至于这么拼命。秦非看不下去,让梅子坐到他们这边的马车上,然后让那老秀才和他孙儿和阿棋阿墨坐到了一起,捎带他们一程。
古来科考一直是让人最感慨的一件事,纵然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中榜天下知。但真正能够中榜的又能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奔波在中榜的这条道路上。这其中包含了多少人的辛酸泪水,真的是让人说也说不清楚。
“当家的,若你没有中榜也没有关系,你有秀才功名已经够了,千万不要勉强考一辈子。”秦非突然神来一句。
钟亦文真的是哭笑不得,哪家夫郎会在自家当家的准备科考的时候,说这样话的:“傻瓜,你就这么不相信我,你相公我看上去像会是那种需要考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考中的人吗?你就等着看你当家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吧!”
秦非难得打算安慰钟亦文一回,情绪刚酝酿好,才说了一句就被钟亦文的厚脸皮给说没了:“你还真是一点都不谦虚?”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钟亦文接的非常顺溜。
钟亦文这么有信心也是有道理的。这原身原本的四书五经就学的不错,文综的问题不大,至于算学一块,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加上何江海毫不吝啬的传教,钟亦文绝对有信心,只要不粗心大意,算学对于他来说就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满分是拿着玩的。毕竟你让一个大学生去解答初中生都能算出来的数学题目,能够有多大难度。就算是之后会试的算学,钟亦文也能保证轻松答出来,这就是信心。若是科考没有算学这一科,钟亦文估计还不至于这么有把握能考上。
“堂么么,叔最厉害,会中的。”小辰被梅子抱在怀中给他叔鼓气。
“对,小辰真的是太了解你叔我了,晚上给�
所以历来乡试,东部考区都是青州一届的人最多,扬州次之,徐州最少。中部和西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都是北边的州府考生少,南边的多一些,轮到中间的人数就会暴增。有官员称呼他们为大考年小考年,结果也燕国上下普遍承认了下来。如今年就是大考年。国家也根据这样的情况,相应更改录取的人数,当然也就是大考年中举的人会更多。但这也不意味着,你就能中举,毕竟这基数也大的吓人不是。
好名声并且对自己有相当信心的秀才都会选择在大考年参加乡试,这不但是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候,也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毕竟在几千人面前中举和几万人面前高中,那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有人偏偏选择在小考年参加乡试,不是说他们学问就一定不行,只是他们喜欢这种逆大流的传统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作风。
所以,也有人称大考年出人才,小考年出鬼才,至于那个普通考年那就是出庸才。当然这也是戏称,绝对不会被官方承认。
☆、第37章 赶考(二)
尽管钟亦文他们在家刚过完新年,就已经出门,在他们看来算是早的。但等到他们一路上行了七八日之后,进入青州境内,才知道他们真的算不上什么。这往青州州府一路的官道上真的是随便一眼就能看见一个考生。他们有像钟亦文这样驾着马车的,也有直接步行的,最夸张的是一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秀才被孙儿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据说是扬州州府最南边的考生,去年秋天就由孙儿陪着从家里出发了,若不是担心自己年岁已高,等不到下一届扬州乡试,老秀才也不至于这么拼命。秦非看不下去,让梅子坐到他们这边的马车上,然后让那老秀才和他孙儿和阿棋阿墨坐到了一起,捎带他们一程。
古来科考一直是让人最感慨的一件事,纵然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中榜天下知。但真正能够中榜的又能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奔波在中榜的这条道路上。这其中包含了多少人的辛酸泪水,真的是让人说也说不清楚。
“当家的,若你没有中榜也没有关系,你有秀才功名已经够了,千万不要勉强考一辈子。”秦非突然神来一句。
钟亦文真的是哭笑不得,哪家夫郎会在自家当家的准备科考的时候,说这样话的:“傻瓜,你就这么不相信我,你相公我看上去像会是那种需要考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考中的人吗?你就等着看你当家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吧!”
秦非难得打算安慰钟亦文一回,情绪刚酝酿好,才说了一句就被钟亦文的厚脸皮给说没了:“你还真是一点都不谦虚?”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钟亦文接的非常顺溜。
钟亦文这么有信心也是有道理的。这原身原本的四书五经就学的不错,文综的问题不大,至于算学一块,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加上何江海毫不吝啬的传教,钟亦文绝对有信心,只要不粗心大意,算学对于他来说就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满分是拿着玩的。毕竟你让一个大学生去解答初中生都能算出来的数学题目,能够有多大难度。就算是之后会试的算学,钟亦文也能保证轻松答出来,这就是信心。若是科考没有算学这一科,钟亦文估计还不至于这么有把握能考上。
“堂么么,叔最厉害,会中的。”小辰被梅子抱在怀中给他叔鼓气。
“对,小辰真的是太了解你叔我了,晚上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