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上还是东进?
/p>

  各地的勤王之师,唯一过的还不错的就是白杆兵了。陈燮帮着敲诈了不少粮食,蓟州一战又抢了不少。彪悍的白杆兵,也没人敢动歪心思。秦良玉几次上奏本求战,都没有回音。</p>

  京师里真的没银子么?文华殿里的大臣们说没有。如果熟知历史,就知道这些中的很多人,在李自成进北京之后,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之下,银子都乖乖的交了出来。真是很讽刺的一件事情啊,这些人大概以为就算李自成当了皇帝,也离不开他们。可惜,李自成不按牌理出牌,一通王八拳,把这些人给打醒了。导致了“我大清”打败李自成后,北京城里的文官和勋贵,倾向非常的坚决。这些都是后话不提。</p>

  一群大臣面对皇帝的问策,谁都拿不出一个解决办法。各路勤王兵马的总理马世龙,也在奏折的里说:建部气势正盛,不可攫起锋也。当严守各城,待敌疲惫,徐徐图之。</p>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中肯的意见,各位大臣的心思也是这个。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表态。朱由检这个皇帝对官员下手可真叫狠,兵书尚书王洽、蓟辽督师袁崇焕已经下了诏狱,刘策也判了死罪。内阁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p>

  文华殿内的气氛凝固,崇祯请大家出谋划策,没人敢开口时候。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开口,这个人自然是辅韩爌。问题是,当崇祯看着他的时候,韩爌站出来道:“老臣年迈,恳请陛下准老臣回乡颐养。”</p>

  实际上就算韩爌不这么干,他的位子也做不稳了。原因嘛,他是袁崇焕的座师。就是,在科举的时候,录取袁崇焕的主考官。自袁崇焕下狱之后,韩爌被弹劾甚多,迟迟不肯去职。这个时候站出来辞职,崇祯的一口气差点没顺过来。</p>

  崇祯死死的盯着韩爌,这个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朱由检几乎喷火的眼神,韩爌站着没有动,只是把头低着。就在这个群臣尴尬的时候,有人准备跳出来再一把,让韩爌彻底滚蛋,断了崇祯挽留的心思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p>

  “香河大捷!香河大捷!”声音由远而近,最初朱由检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竖起耳朵听着,越来越清楚,立刻对王承恩看了一眼。王承恩大步下去,奔着大门口走去。</p>

  崇祯已经激动的站起来了,值此万马齐喑之际,任何一点好消息,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消息,都会让他激动。抢过奏报,崇祯颤抖的手打开,展开一阅,慢慢的坐了回去。</p>

  群臣也都挺激动,就连韩爌都抬起了头,看着脸色渐渐泛红的崇祯,如同酒后一般的红。</p>

  呼……!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朱由检突然觉得眼睛里有点热,转过身去,将奏报递给王承恩:“大家都看看吧。”还是辅的韩爌,第一个接过了奏报,默默的看完之后,递给了周延儒,然后一个一个的传。</p>

  现场沉默了很久,大家似乎都在想同一个问题,这个叫陈燮的家伙,怎么走到哪都能打上仗。这都退到香河休整了,还能遭遇后金五千铁骑奔袭香河的事情,结果一打又赢了。</p>

  这可是五千铁骑啊,还是野外战而胜之,如果不是奏报上有香河县宋毅的名字,还有白杆兵马祥麟的名字,这事情谁敢信啊。</p>

  “众位卿家,不知作何感想?陈思华,不过一介商贾,捐旌表,兴团练。三千登州团练,自去岁上京,战于通州,再战于蓟州,三战于香河。三战三捷!不过区区团练尔,不过区区团练尔……。”朱由检都忘记了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