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人或为鱼鳖(二)

  山长张安博长叹一声,吩咐道“文约,你给那些受灾的镇民安排住处、吃食。贾环,你跟着文约一起做事。”贾环的能力很突出,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他希望磨练这个少年的能力。

  公孙亮、贾环应下来。

  骆讲郎提醒道“山长,多出数百张嘴,院里的粮食撑不了几天。”

  山长张安博神情渐渐的坚毅,用手排着桌子,慨然歌曰“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白话文的意思是我长叹息地掩面流泪啊,我哀怜着百姓的生活多么艰苦。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就遭到贬黜

  这是屈原的离骚。山长张安博曾任都察院佥都御史,确实有进谏的职责。

  此情此景,院的几名讲郎即便心中顾虑重重,但没有人再能说出拒绝的话民生多艰啊!

  贾环恍然他可能搞错了一件事。山长张安博致仕恐怕不是因为避祸,而是因为他进谏遭到了贬黜。因而辞官。

  商议结束。贾环跟着公孙亮一起出了小舍。四周黑漆漆的。廊中风雨侵袭。躲不了风雨。

  贾环道“公孙师兄,我有一言,我们院虽说要接收灾民,但粮食有限,我们要限量供应灾民、院弟子的口娘。”

  公孙亮还沉浸在刚才小舍中商议的慷慨悲歌的情绪中,仰慕恩师的风采,轻轻的头,“嗯。”

  贾环心中一阵苦笑。刚才的会议其实只是做了一个决定。没有任何实质的措施可提供。山长张安博将权力下放给了公孙亮。他作为辅助。

  当天晚上,内舍寝舍十二号中,贾环奋笔疾。救灾,是一个体系工程。他需要将所有的预案都做好。

  夜风侵袭,灯光摇曳。轻轻的咳嗽声时有时无的传来。

  数天的时间,洪峰几度涌过,而后又缓和下来。四里八乡幸存的村民、人群开始慢慢的向山上转移。京城西郊太行山余脉,以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为最。

  妙峰山脚下的闻道院拥有粮食,消息传开,大量的灾民慢慢的汇聚而来。闻道院的压力陡然增加。

  这个曾经庇护灾民的地方,在数天后,正处在崩溃、毁灭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