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一月文会(上)-七子争锋
  闻道院坐南朝北。以院中心明伦堂、前后大门为中轴线,东侧为弟子求学的讲堂。南面临近后门处则是弟子寝舍。西厢为讲郎寝舍。

  山长张安博居住交游的曲水院位于西北角。山林起伏,竹林如涛,风景优美。有溪水潺潺。

  取意圣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也是闻道院每年一月底举办文会的缘由。虽然没有音乐助兴,但山长、讲郎们与弟子中的佼佼者,少长咸集,品茶论道。足以是人生之快事。

  贾环跟着叶讲郎抵达建筑在小溪边上的小亭。亭中悬挂着一副对联道之将行也,文不在兹乎。

  亭中已经坐着五名青年、五名长者。贾环认得其中的乔如松、罗向阳、卫阳、陈嘉运。另有一名丰神俊朗的青年却是不认识。几名讲郎,他基本都认识。

  亭中四角烧着炭盆,驱散早春雨后的清寒。居中而坐的是一名和蔼的老者正在煮茶,穿着暗青色的鹤氅,很有些仙风道骨。

  老者笑道“文台何来迟也!莫非老夫的雨前龙井茶不对你的口味?”

  叶讲郎,名讳鸿,字文台。他笑着见礼,“方才和我这弟子说起时文,不觉多说了几句。山长的雨前龙井,我求之不得。只盼山长多分我几斤。”

  十天的苦练,贾环的八股文水平进步的很明显。他心中欢喜,抓住间隙又教导了贾环一番破题、承题、起讲的技巧。

  “哪里能有几斤茶?”山长张安博大笑。

  众人都笑,相互见礼。正说笑间,吴讲郎带着一名容貌微丑的青年到亭中来。参与文会的人到齐。四名充当童的院弟子奉上煮好的清茶。

  消息便是通过四名童传递到东面的六个讲堂中。

  山长张安博环视一周,微笑着道“又是一年的文会。去年我等在此聚会,研习仁义之道。今年的话题”

  张安博微微顿了顿,目光落在叶讲郎身上,“前几天我听闻院弟子贾环写了一首立志求学诗,传遍院。今日便以修身、立志为题。先前诸位弟子试言之。”

  闻道院的文会带着竞争考核的性质,不可能如一般的文人聚会般,设一个话题就围绕着话题展开辩论,各抒己见,洋洋洒洒。而是,用三场较量,决定高低。

  第一场,由弟子们立论。

  第二场,弟子们释义。引用四五经来阐释自己的观。

  第三场,总结自己的想法。

  讲郎和山长会参与讨论,并评。三场分别以科举考试中常用的“”来评比等级,最终三场结束后,优胜者即为今年闻道院的院首。

  山长张安博的话音刚落,座中的七名弟子顿时都坐正身体,各自肃容,显然都要全力以赴。贾环即便是身经百战考,也能感受到空气中那微微凝固的气氛。

  山长和六名讲郎都是微微一笑,各自品茶,观察着院弟子表情、神态。

  君子之争,也是竞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竞争氛围有助于弟子们研习经义,提升课业。做学问,就是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院东侧青院甲字讲堂中,身材魁梧的霸州易俊杰坐在课桌上,身边聚拢着一大批学子。

  今天说是停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