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只是一个数学教授
  老人并不在意地笑了笑,“若他真有这本事,又有何不可?”

  吴老轻声叹了口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超过八十岁,若是颁给一个年轻人,恐怕难以服众……”

  犹豫了下,他继续说道。

  “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他来说,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未必是一件好事儿。

  这回老人倒是没有说话,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似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沉默了大概一分钟之后,老人开口说道。

  “你先忙你的去吧,这事儿我再考虑考虑。”

  吴局长松了口气,点头道:“是。”

  说罢,他转身向门口走去。

  然而就在他刚走到门口的时候,老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等一下。”

  在门口停下了脚步,吴局长回头看去,恭敬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老人从办公桌上捡起一封信,食指将它轻轻推了出去。

  “我这里有封信,你拿回去琢磨下。”

  吴局长立刻将那封信纸拿了过来,展开之后往上面看去。

  然后,他微微愣了下。

  只见在那信上,写着一行标题。

  《论计算科学在前沿研究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

  ……

  此时此刻,远在德国的陆舟并不知道,自己寄往金陵大学的那封信,被一层一层地往上送到了哪里,最后又被谁交到了谁的手上。

  相比起政治方面的事情,还是纯粹的科学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从大使馆回来之后,他便和克利青教授前往了德国东部城市格赖夫斯瓦尔德。

  这座人口不到七万人的小城,几乎就是为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而存在的,安静地坐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一角。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里就像是德国版的普林斯顿,远离城市的喧嚣,很适合读书以及养老。

  不过,陆舟和克利青教授此行的目的地,却不是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而是位于小城郊区的螺旋石7-x研究所。

  走进了研究所,克利青教授带着向陆舟来到了一间实验室,找到了这里的负责人,并且向他介绍道。

  “这位就是我和你说的拉尔夫·克雷伯教授,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十年,大概是这里资历最老的研究人员兼工程师之一了。”

  “没错,我可是看着这台小家伙长大,包括它的父亲,”摘下安全帽夹在了胳膊下面,留着络腮胡的克雷伯教授咧嘴笑了笑,向陆舟伸出了右手,“欢迎!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很高兴你对这个伟大的工程产生兴趣。”

  说起仿星器这个东西,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着不小的渊源。虽然如今在这项技术上领先的是德国,但这个概念最早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zer)教授提出的。

  只不过这一想法在当时被认为过于超前,无论是从材料学还是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

  直到十多年后,第一台仿星器的雏形才真正诞生。然而直到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