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打算
一个女婿都这么厉害,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

  苏文被他看得脸红,李江也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轻咳一声道:先生,学生们也才回来,正想在醉仙楼宴请书院的先生,以感谢先生们多年来教诲

  王先生就大手一挥道:哪里用去醉仙楼又贵又不实惠,干脆就在我们家办就是了,回头我请了人过来,再请一场戏,热热闹闹的唱一天,你们将要宴请的同窗也请来,一天就搞定了,免得还要多跑几趟。

  李江和苏文大喜,能在王先生在办理那是最好不过,那样应该也无人会为难他们,关键是也算是名正言顺。

  他们两家以后是亲家,李石和木兰不在,由王先生帮忙办也算是说得过去。

  苏文就长揖道:学生回头就将需要用到的东西送过来,如此,还要麻烦先生了。

  王先生微微皱眉,苏文脸红了一下,才道:幸苦岳父和两位舅兄了。

  王先生这才满意的点头。

  回头就和女儿说,前院有我们在,不用你们操心,只是这后院还要宴请书院先生的几位夫人,你回头注意一些,别怠慢了人家,以后你跟着阿文,这些事都是要接触的。

  王丹慧的脸色微红,虽然有些羞涩,但还是大方的点头,爹爹放心,女儿会注意的。

  王先生就满意的点头,苏文的缺已经下来了,定了定远县的县令,那地方虽然穷些,却有五品参将镇守,想要立功还是很容易的,那里离我们这儿也不过四五天的路程,你要是想我们了,也可以随时回来。

  以古代的距离来说,四五天的车程算是短途的了,那种动不动就要走一两个月的才叫长呢,所以李石才对两个人的地方很满意,离他们都不是特别的远。

  王丹慧眼睛亮晶晶的,认真的听父亲说话。

  在李石写信来之后,王先生就知道李江和苏文的官缺了,那时候王先生就和儿子和女儿们分析过,两个人的辖县虽然看着穷,但都有明显的好处。

  苏文的不必说,只要能够剿匪,这就是地方官和地方将领的功绩,熬个一两年就能上去了,而李江的也容易,南阳县虽然穷,但读书的人不少,只要李江抓住教育这一块,在三年后的秋闱中能够多增长几个人,这就是一个功绩,所以苏定才说他们的地方不错,是真的不错,只要有心,就能立功。

  而朝中有苏定和赖五在,他们只要有政绩,就不怕升不了官。

  他们想的很美好,却没想过李江和苏文他们是否也是这样想的。

  官缺一下来,李石只是一转念,想到两个县的情况就明白了,知道朝中多半是看在上面那位的面子上给他们安排的。

  但李石一向不是只慕权势的,他的理想,更多的是和儒家的思想重叠在一起,加上有木兰的影响,就更加的认为当官就应该为老百姓做事了。

  他们为什么要让李江和苏文读书科举除了光耀门楣,报仇雪恨之外,就是想减少更多的人受和他们一样的苦,能够吃饱穿暖,老有所依,幼有所教,而不只是单纯的做官,往上爬。

  如果只要权势,又有什么意思

  用木兰的话说,我们现在能吃喝不愁,你们当官也就是能吃喝不愁,这样千方百计的去当官又有什么意思就只为满足那指使人的优越感

  只是上头永远都压着一个人,不管你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就是最上头的那位也是约束多多,所以,当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