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家
出了两个进士,那姑娘也是从小就读书识字的
李太太就笑道:娘,三子看上的是苏家的姑娘,而且那进士也是李家一个苏家一个
李老太太就摆手道:这个我知道,只是两家既然是当着一家存在的,几个孩子又都是那李相公及李娘子带大的,那也就与一家兄弟无异了,加上又有血缘牵绊,并不差什么。
古人最喜欢兄弟多,李家和苏家虽然只各有一个进士,但因为是从小一块儿当一家兄弟养,加上又有李石和苏木兰牵绊着,以后再官场上那就是与一家兄弟无异了。
李太太沉默下来,看来老太太是想同意这门亲事的。
说来也是,家里的想法就是让李登才照着自己的喜好来,以前这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想要什么就与他们开口,但也不知是何时,有谁在他面前说了不好的话,他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她和老太太几人都心疼的不得了,为了这事,还将李登才身边的几个人换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李登才已经很久没向他们提过要求了。
最后还是李老爷拍板,母亲不如到钱塘去住一段时间,也好打听那姑娘的人品相貌之类的,然后看了三子的反应再做打算。
李老太太想想也是,如今李家和苏家的人还没从京城回来,他们说这些还都为时过早了,既如此,我们就先到钱塘那儿去住一段时间。到时看情况再定。
李家的两个兄弟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当初打探李苏两家情况的就是他们,所以他们对李苏两家的情况比对老太太们更加熟悉。
李苏两家的那两个姑娘虽然从小读书识字,但还要干农活,有时更是要出外摆摊,两兄弟就不是很情愿弟弟娶这样的弟妹。
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所以李太太一看就看出了两个儿子神色间的微微不赞同,留了心,等出了老太太的院子,就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
李老爷正疑惑,就听妻子问道:我问你们,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将自己打探到的说了,道:他们家境艰难,倒也情有可原,但弟弟金贵,给他娶这样的妻子而且他若是一时喜欢呢,到时若是不喜欢了,岂不是害了人家的姑娘
李老爷和李太太对视一眼,就仔细的问他李家和苏家平时的生活常态。
两人要打听,总不可能只打听外头人的传说,自然要留意他们平时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只有从这些小事上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两个人的岁数都是过了而立和即将过而立,在官场上也混了好几年,自然知道这些弯弯道道,所以打听的很到位。
李老爷就满意的摸摸胡子,点头道:若果真如此,这门亲事倒是值得一结。
李太太也满意的点头,见两个儿子不解,就解释道:你们只看到他家贫苦,以为就算是读书识字,也养成一副小家子气,看不上眼,哪里看到她们的勤劳
李老爷点头,她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主动帮家人干活,之后也毫无怨言,可见是个识大体,懂轻重,又重亲情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这样的人家又无心争个甲乙丙丁,所以选儿媳最要紧的还是看品性,品性好,才能将孩子教好,你现在看着我们家不错,可在官场上混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到那时,没了华服美婢,你们只怕连穿衣吃饭都不会了
最要紧的是这两个姑娘并不慕权势富贵,这样的人就是到了我们家也不会显得小家子气。李
李太太就笑道:娘,三子看上的是苏家的姑娘,而且那进士也是李家一个苏家一个
李老太太就摆手道:这个我知道,只是两家既然是当着一家存在的,几个孩子又都是那李相公及李娘子带大的,那也就与一家兄弟无异了,加上又有血缘牵绊,并不差什么。
古人最喜欢兄弟多,李家和苏家虽然只各有一个进士,但因为是从小一块儿当一家兄弟养,加上又有李石和苏木兰牵绊着,以后再官场上那就是与一家兄弟无异了。
李太太沉默下来,看来老太太是想同意这门亲事的。
说来也是,家里的想法就是让李登才照着自己的喜好来,以前这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想要什么就与他们开口,但也不知是何时,有谁在他面前说了不好的话,他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她和老太太几人都心疼的不得了,为了这事,还将李登才身边的几个人换了。
其实认真说起来,李登才已经很久没向他们提过要求了。
最后还是李老爷拍板,母亲不如到钱塘去住一段时间,也好打听那姑娘的人品相貌之类的,然后看了三子的反应再做打算。
李老太太想想也是,如今李家和苏家的人还没从京城回来,他们说这些还都为时过早了,既如此,我们就先到钱塘那儿去住一段时间。到时看情况再定。
李家的两个兄弟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当初打探李苏两家情况的就是他们,所以他们对李苏两家的情况比对老太太们更加熟悉。
李苏两家的那两个姑娘虽然从小读书识字,但还要干农活,有时更是要出外摆摊,两兄弟就不是很情愿弟弟娶这样的弟妹。
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所以李太太一看就看出了两个儿子神色间的微微不赞同,留了心,等出了老太太的院子,就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
李老爷正疑惑,就听妻子问道:我问你们,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两个儿子对视一眼,只好无奈的将自己打探到的说了,道:他们家境艰难,倒也情有可原,但弟弟金贵,给他娶这样的妻子而且他若是一时喜欢呢,到时若是不喜欢了,岂不是害了人家的姑娘
李老爷和李太太对视一眼,就仔细的问他李家和苏家平时的生活常态。
两人要打听,总不可能只打听外头人的传说,自然要留意他们平时干了什么,怎么干的,只有从这些小事上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两个人的岁数都是过了而立和即将过而立,在官场上也混了好几年,自然知道这些弯弯道道,所以打听的很到位。
李老爷就满意的摸摸胡子,点头道:若果真如此,这门亲事倒是值得一结。
李太太也满意的点头,见两个儿子不解,就解释道:你们只看到他家贫苦,以为就算是读书识字,也养成一副小家子气,看不上眼,哪里看到她们的勤劳
李老爷点头,她们小小年纪就知道主动帮家人干活,之后也毫无怨言,可见是个识大体,懂轻重,又重亲情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这样的人家又无心争个甲乙丙丁,所以选儿媳最要紧的还是看品性,品性好,才能将孩子教好,你现在看着我们家不错,可在官场上混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到那时,没了华服美婢,你们只怕连穿衣吃饭都不会了
最要紧的是这两个姑娘并不慕权势富贵,这样的人就是到了我们家也不会显得小家子气。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