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

  参加县试和府试需要一位秀才和村里四位老人的保证书,而参加院试需要两位秀才和村里六位老人的保证书,这个措施是为了保证这个应试的人人品没有问题但木兰觉得这只对没钱没人品的人有用,对有钱没人品的人丝毫作用不起。

  鸣凤村有两个秀才,一个是村里学堂的陈先生,一个是村长的四儿子刘思成,在三年前考中了秀才,现在在府城的书院里读书。

  李石带着两个弟弟买了些酒肉分别送去几家,总算是将三张保证书拿到了。

  之后三兄弟就安心在家读书,可仍然需要负责鸡和兔子的食物以及各种家务活。

  木兰从不觉得要考试就要什么都不干的读书,想她当年要参加高考的时候不是一样回家干活

  木兰称之为劳逸结合,而这个传统在以后被李江和苏文很好的传给后代,就算是要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的道理,家里的活依然要负担一些。

  倒是李江不用应付顾客后可以全心的将心神放在了学习上。

  到了二月,春雨琳琳时,李石和木兰亲自将李江和苏文送去考试。

  李江和苏文从考场里出来,深吸了一口气,见其他人有的走路都不稳,有的却还生龙活虎,俩人对视一笑,深深地觉得木兰劳逸结合的说法好,至少现在他们不用狼狈的走一步喘三口气。

  你考得怎么样苏文问。

  李江矜持的道:有八成的把握吧。

  苏文撇撇嘴,这人和姐夫一样虚伪,他说有八成的把握,那就是九成会考上了。

  那你呢感觉如何李江问。

  苏文微扬着下巴,八成的把握吧。

  李江点头,心中暗道:这人有时务实太过,他既然说有八成的把握,那就是七成九会考上了。

  俩人心中都放心了,看来他们考上的可能性都不低。

  俩人出来就看到李石站在一边等着他们,苏文就低声问道:如果府试过了,你去不去参加院试

  当然去,就是不中,练练手也好啊。

  苏文眼睛亮晶晶的,你说我们要是和姐夫一块儿中了,那岂不是我们比姐夫还要聪明

  李江嘴角抽抽,打破他的不切实际,大哥还要挣钱养家,一天大半的时间放在摆摊上,而我们一天大半的时间都在读书。

  苏文强辩道:姐夫是十岁考中的童生,我们今年也是十岁,不对,我今年九岁,你才是十岁。

  李江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当年旱灾,我们家要断炊的时候,大哥自己拿出了八两多的银子。

  苏文一时不解。

  李江就以一种看笨蛋的眼神看着他,大哥从七岁起就给书局抄书,除了自己用掉的,还剩下了八两多。

  苏文一时深受打击。

  李江这才嘴角微翘的离开,他大哥可是十里八乡出名的神童,岂是随便一个人可以和他比的

  李石接了他们回去,大致问了一下,见他们精神还好,回到书房就将准备好的白纸给他们,将试题和你们的答卷默写下来。

  李江和苏文低头接过,老老实实地再接受一次荼毒。

  正打算熬汤给两个小子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