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
��加封,竟离谱地要让陆辞一跃到顶,叫他们哪里受得了。

  朝臣们彻底闹开了,为阻碍陆辞这项过于出格的晋升,他们不惜将与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昔日制科的状元跟榜眼给拽了出来,大肆吹捧其功绩。

  毕竟狄青跟种世衡的官阶摆在那,大有上升的空挡……而他们再超资擢升,在东线战事未了的情况下,至多也就到正五品下和正六品下的地步。

  这样的晋升速度,要放在平时,也是快速到令人咋舌。

  不过目前处于战时,尤其与陆辞这一离谱过头的妖孽一比,还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见朝臣们为此愤愤不平,激动不已,赵祯被吵得头都大了。

  一向脾气暴烈的寇准这次有意避嫌,果断抱病不朝,以叫有心人利用做了砍向陆辞的刀。

  而其他人没了他,虽没那么好发力,却也没少上书抗议。

  最后经王曾等人宰执的轮番劝说,赵祯先抛出加封朝中一员为新宰执官、填补空缺的重磅消息,把臣子们的注意力稍加转移后,才勉强退了一步。

  说退一步,就真的只是退了一步。

  赵祯将对陆辞的晋封,由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降到了正二品的特进;由跳两级,变成了跳一级。

  特进其实历来也只为宰相加阶……

  但群臣心里也清楚,要让兴头上的官家退步已是不易,况且,陆辞被迫离朝、初到便建下亮眼功绩,若只随便赏物,也确实说不过去。

  真要说来,这到底非是实职,他们还是集中力,抢夺都堂中剩下那俩空缺要紧。

  唯有早早退出战局,在家装病的寇准,作为一个局外人,一眼就瞧出日渐‘狡猾’的官家的目的了。

  官家再喜爱他的小夫子,也不会盲目到将对方放在架子上烤,让人成为众矢之的:打一开始,小皇帝的目的,恐怕就只是晋陆辞的散官阶为特进而已。

  同是破格擢升,作为正二品的特进,自不可能有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醒目惹眼。

  赵祯却明白,如若一开始就提出将陆辞晋为特进,朝臣们注定也要激烈反对,叫他难以如愿——既然如此,他索性一开始便提出注定无法通过的从一品散官阶,再假意妥协,在讨价还价后,降至他原本的目标上。

  如此虽迂回婉转一些,但朝中皆是人,难保不会有人瞧得出来,继续加以阻挠。

  于是赵祯将早已定下、却按而未发的那新宰执官的名姓抛出,两枚筹码相加,再无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陆辞身上了。

  见一心为他为国的小夫子,终于既有权有财,又有人人艳羡的恩荣之名了,赵祯才心满意足。

  相比起陆辞的散官阶得晋,赵祯对狄青和种世衡的超资擢升与封赏,因最后结果大体与朝臣们预料的无甚差异,当场就被顺利通过,并未引起多大异议。

  即使有个别声音不识趣地道出‘加身过速、恐嫌高傲’,在寇准凉凉一句‘君可愿往’后,也就默默消失了。

  然而,这场由清涧城的成功修建所带来的余波,最后却是大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却说随着曹玮将军抵达西线,与这位斯文儒雅、却不适合战场厮杀、运筹帷幄的范公完成交接,将其送走后,就片刻不带耽误地,一边整顿因久久僵持而士气低迷、迷茫不安的军队,一边与主动去蕃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