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节
还浪了再种一季农作物的时机,感到些许可惜呢。

  在寇明显不信的注视中,陆辞想了想,诚恳回道:“是缘分啊。”

  ——缘,妙不可言。

  第三百一十二章

  饶是寇准久经风浪,也被陆辞这通厚颜无耻的瞎掰给震得无言以对,半晌才啼笑皆非道:“摅羽这番说辞,李元昊怕是不敢苟同吧!”

  陆辞微微一笑:“那可由不得他了。”

  “总而言之,曹将军同吐蕃赞普联手的这一仗,打得既漂亮,又痛快,立功甚伟。”寇准美滋滋道:“若不出别的岔子,李元昊这混账玩意儿经此一遭,总该知道天高地厚,怕是难翻起什么风浪了。”

  陆辞摇了摇头,并不似寇准般乐观:“那可未必。”

  李元昊才多大岁数?

  只要给他喘息功夫,卷土重来未可知。

  陆辞忽想起什么,不由道:“若李元昊送来降表,还得靠相公看好,稳住朝堂,莫让官家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谗言,太早应了才是。”

  寇准微愣:“这是何故?”

  陆辞无奈道:“相公莫要装傻了,难道你也忘了,党项人不仅厚颜无耻,且狡诈反复,他们的老祖宗,不正是靠假降起得家么?”

  深谙大国傲慢心理的李继迁,便是诈降的一把好手:只要能夺得胜利或旁的好处,继承了他血脉的李元昊,肯定不介意舍弃一点脸皮。

  别说李元昊初次投降时是真是假,哪怕是真的,也绝不能叫他轻易如意了。

  要是让还在观望中的大小部族知晓,在李元昊那般目中无人的狂妄挑衅,刀兵相向后,只要简简单单一封投降书,便能换来宽容和无数‘岁贡’,那不得有样学样,给大宋子民带来无穷后患?

  即便是再大度的君子,对于挨了别人当头痛击后才不得不敛爪牙、假装温顺的豺狼虎豹,也没有即刻原谅,大方地继续以血肉供养的道理。

  寇准愤愤地啐了一口,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你放心罢。”

  有寇爆竹这一句准话,陆辞不说放下十成心,也已安定了八成。

  寇准毕竟有要紧公务在身,不过是因在路上凑巧遇着陆辞,才心血来潮地将人硬捉上来。

  争分夺秒地说了通朝中之事,眨眼便到了宫门之前,他不得不急匆匆地将人丢下,自个儿进宫去了。

  得亏他还算厚道,不忘让府上车夫将陆辞送回家中,不然由此徒步出去,可是一段颇长的路。

  独自坐在返家的车中,陆辞很快陷入了沉思。

  若西北战况真如寇准所说的那般,大伤元气的李元昊,接下来要么会被逼得破釜沉舟地一战,要么则会似其祖父李继迁那般,就此隐忍蛰伏下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李元昊想休战,旁人可不见得乐意。

  按宋廷自太宗北伐失利后、便以防守为主的做派,会朝着李元昊落井下石之人,倒真不见得会是大宋这头。

  但不论是被李元昊打着趁虚而入的险恶心思、派兵大肆入侵的吐蕃赞普唃厮啰,还是赔了公主又损财的契丹国主耶律隆绪,就不见得会善罢甘休了。

  不论如何,西北防线之外的局势都会迎来多则十数年,少则五六年的安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