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
r />
  在赵恒那一顿毫无依据、毫无理智——寇准语——的发作后,这朝野中说话最有份量,也是最对陆辞品德有信心的首辅李迪、三辅寇准、以及东宫赵祯,就毫不犹豫地统一了阵线。

  必须得保陆辞。

  在见两位十分器重的重臣联袂而来时,原还因陆辞的回归而冲散了愁绪、难得露出笑模样的赵祯,马上就察觉到不妥了。

  尽管他为回避爹爹未去早朝,更不曾在朝中布置耳目,此刻也能轻易从两人面色上看出事态严重。

  等听寇准无比凝肃地将早朝中事一五一十地道出时,赵祯头个反应,即是惊诧万分。

  他站起身来,下意识地反驳道:“不可能!昨日小夫子一直在我殿中,陪我叙话,还一道用了晚膳,我亲自送他出的东宫门,又怎会到爹爹那去了?”

  赵祯这番为陆辞辩护澄清的话一出,却将李迪和寇准一直不敢肯定的猜测,直接来了个印证。

  二人面色凝重地对视一眼,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八 九不离十了。

  寇准轻轻叹息。

  显而易见的是,陛下之所以毫无缘由地发作陆辞,恐怕根本不是为那子虚乌有的‘不逊之言’。

  而纯粹是借题发挥,冲着陆辞背后的太子殿下来的。

  太子对陆辞的倚重和信任,众人有目共睹,陛下自然也心知肚明。

  那只消将陆辞驱逐出京,岂不等同于断太子一臂?

  太子在颓丧之下,自然而然地就会敛几分,正正如了权心切的官家心意了。

  哪怕真有‘口出妄言’,那定然也是陛下步步劝诱,步步相逼,为保护太子,陆辞才不得不招祸上身,自寻贬谪。

  在听到李迪和寇准委婉阐明陆辞前程危在旦夕的缘由后,赵祯脸色登时煞白,紧抿着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潜意识里固然有意回避,却绝非蠢钝之人,经二人点出后,自是信的。

  像小夫子那么好,又是所有人眼里公认的能言善道,好与人交际的人,对爹爹素来敬重,怎么可能在归来的头日,就吵自身的依仗出言不逊?

  更别说没有爹爹的传召的话,小夫子根本踏不进大内半步,又何来的口出狂言的机会?

  定然是他将小夫子送出东宫后,前脚刚出,后脚人就让爹爹带走了。

  为何将人带走?

  ——问的定然是小夫子提前回京的缘由。

  不论小夫子是否说了真话,爹爹绝对是为予他警告,才对小夫子这般冷酷无情吧。

  赵祯无意识地攥紧了拳头,眸光从黯淡的涣散,渐渐凝聚起来。

  少顷,就只剩坚毅了。

  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棋在盘中,不得不走。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一昧隐忍退让,而是要为护住身边那些重要的人,积蓄力量。

  不说奋身一搏,也需有自保之力,而非为孝道而任人宰割。

  ——似寇准和李迪这般分析的,在最不缺人的朝野里,显然大有人在。

  身处大内,正在仔细回想刘娥可疑处,越想越是气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