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陆辞怔了怔。

  若不是他深知王旦为人高尚至德,怕都要怀疑对方给皇帝灌了迷药汤了。

  他自任了那有名无实的‘太子舍人’一职后,就对东宫职位刻意去做了些了解,因此对这太子左谕德的职掌,是颇为熟悉的。

  按常理说,还会有一位右谕德,届时与他轮流担任值守,给东宫讲解经史子集。

  当过没有太子的太子舍人后,再担任个没有右谕德共事的左谕德,显然无法让陆辞感到吃惊。

  真正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却是左谕德的品级。

  ——正四品下 。

  陆辞揉了揉眉心。

  哪怕不是官阶,只是任职,晋升速度之快,恐怕也能称得难有古人了。

  满打满算,他任官也才一年出头,多少人还卡在第一个职位上累死累活时,他的职事就已从七品一路狂跳,跃升为正四品下,担任的还是这么一个肥差……

  只对别人会有的反应稍作想象,饶是自认脸皮厚如陆辞,眼皮也忍不住狂跳了。

  ……王旦让他入京还的人情债,该不会是让他当个被人甩嫉妒眼刀的活靶子,以分走寇准被他推举为相的仇恨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真宗与王旦的对话部分修自史实《大宋帝国三百年7》

  2.左谕德为东宫属官之一,不常设,在设皇太子有,皇太子继位后就罢了。没有职事,备僚属而已,多为兼官。或与太子左右庶子轮流入宫值班以供故事,或代讲读官给太子讲经史。宋初品阶为正四品下。(《宋代官制辞典》)

  第一百一十九章

  陆知州到新任命的消息,很快经由厅中人之口,一下传遍了全城。

  最初听到这话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嗤之以鼻,或付诸一笑。

  即使是没啥见识的老百姓,也清楚只要京中没什么大的变动,知州往往是三年才资满迁走的。

  陆知州分明才将将在这呆满一年,怎么可能就要调任了?

  这么想着,他们只当是个傻子编来吓唬人的笑话听听,还斥责了瞎传这话的那些人几句。

  ——当官衙发布的公文帖在谯楼的榜上,把这匪夷所思的事儿变成板上钉钉后,所有人顿时都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这可真是晴天霹雳,惊天噩耗。

  怎……怎么能这样啊!

  陆知州带给汾州的变化之大,众目皆有所睹,几乎是脱胎换骨的。

  眼见着人丁稀零的街道变得日益熙攘,又看着一座座校舍拔高而起,人人渐渐变得富裕起来——尤其是最早一批养鸭的农户,先是得了抗蝗的赏钱,又得了卖鸭的盈利,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别看陆知州年纪轻,模样生得俊俏,但办起事来却一点都不含糊,跟以前那些只知混日子而根本不管事的官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要是没过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见过这些盼头,那也就罢了。

  怎么这会儿就能告诉他们,这有滋有味有奔头的好日子才过几天,就有哪个天杀的就见不得他们好,非在官家耳边进谗言,要将他们的好知州调走了?

  公榜边瞬间变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