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他一旦罢相,就要即日迁出宰相才可居住的官邸,另觅住处,连伺候的下人数量,也要锐减。

  况且王旦多年来任官清廉,可谓家无长物,想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再觅一处住所,可不是轻易的事情。

  这么一来,王旦要么在居住条件上大有下降,缺了俸禄的贴补,还要在病中折腾搬家之事,定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王旦心中百味杂陈,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好。

  直到赵恒一只脚踏出门槛了,他才轻轻阖了眼,低声道:“谢主隆恩。”

  赵恒没有听到王旦心情复杂的一句谢恩,他一出府门,就忧心忡忡地回宫了。

  王旦那神气和模样,哪怕不通医理,也能看出势头不好。

  若是王旦没了,谁人还能替代他,朝中将会是如何模样?

  赵恒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修仙求佛吧,天降大火,再降蝗灾。

  他不再修造宫观了吧,一直视作壁垒的王旦,却要命不久矣。

  官家郁闷着,早朝时也恢复了许久前的没打采。

  而官场上以寇准为首的其他人,却是兴奋起来了。

  王旦若是致仕了,被空出的宰辅之位,无疑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

  却说王旦厌恶争抢挑拨,也极少卷入党争之中,就连举荐能人,也是极其低调,不愿归做自己功劳。

  这便导致了在许多情况下,连受恩惠的被举荐人都毫不知晓王旦的作用,只一心以为陛下看到了他们的才干,对陛下感激涕零。

  有好几次,还是赵恒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主动与对方说起的。

  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还是,即使王旦数十年如一日地这般行事,从不邀功谄媚,却是一直四平八稳地位极人臣,当了足足十几年的太平宰相。

  就连在檀渊之盟里立下大功的寇准,或是天书下凡里‘居功至伟’的王钦若,都是一路浮浮沉沉,未能越过这位正人君子的楷模。

  他们不能理解的是,即使是行事荒唐、看似稀里糊涂的赵恒,也是会怜惜和敬佩这么一位百年难得的德才兼备、品格无缺的完人的。

  王旦病倒的消息,在十日后才传到了陆辞所在的汾州。

  还是王旦某日身体情况稍微好一些时,以病躯挣扎着,亲自给陆辞写的一封短信。

  在这封信中,他以平静得宛若事不关己的口吻,简单地阐述了自己身体有恙,恐怕时日不多的事后,便给陆辞提供了三条关于出路的建议。

  一是王旦将在近日向陛下提议,早立太子,从而可将去年起就担任着太子舍人这一职的陆辞召回京中。

  二是陆辞继续留在地方上,安心等待些时日,寇准当权之后,定会设法将历来就甚是看重的他召回。

  三是如果立太子之事不成……

  陆辞看完,面上茫然片刻后,就只余苦笑了。

  王旦在朝中的重要性,显然是目前包括对此颇为忧虑的官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彻底低估了的。

  陆辞清楚,这位勤勤恳恳,刚柔并济,果断机敏的王相公的呕心沥血,是让大宋折腾了这十几年,却还能一直保持表面上的繁荣的最大原因。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