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文字;而且书脊处只用糨糊粘联,易脱落。所以到了宋朝后期,又出现了包背装。这种装帧的特点是将书叶无字的一面,面对面地折叠,版心向外,书叶左右两边版框外的余幅向着书背;装订时在余幅的适当位置上打眼,用纸捻订起,然后再用一张较厚的纸对折,用糨糊粘于书背。装订好后,书一打开,是合页的正面文字,而不是两个单页像蝶翅一样展开。(《两宋文化史》)

  第八十八章

  单差遣就独得一诏,哪怕还没听到内容,陆辞就已经可以预见,仅凭这额外恩宠的架势,就足够在士人群中掀起不小风浪了。

  等听完内容后,根本不知道‘集贤校理’为何的陆辞,自然未有什么惊喜的表现。

  他不卑不亢地谢恩,从越发熟稔的林内臣手里接过诏书,再目送人上了马车离去后,才匆匆回房。

  等他在自备的官职列表中查找过后,才搞清楚这是个什么差使。

  馆阁自然不是宫廷藏书、校书之所那般简单,还是由太宗皇帝御口明确过的‘储养俊才、培育顾问’的重要场所,也是天下士人心目中象征着光明磊落的前程的圣地。

  只要跻身其中,那真真是身价百倍,非比寻常了。

  往年的新科进士,哪怕高居状元之位,想入馆阁,也得任过一段时间的其他官职后,还得通过考核,才可被征召入内,为最末等的修勘。

  落到陆辞身上倒好,非但没要求先担任其他官职以增加资历,还猛地一步,就给提到了第二等的校理之位。

  须知集贤校理向来就无固定员额,多从京官中筛选人员应试采用,为将陆辞安排进去,官家也是用心良苦,专门钻了这一空子,为他特增了个员额出来。

  这一波空降,何止是又替他拉了一波仇恨?

  简直被皇帝硬生生地架在了火上烤啊。

  陆辞无奈地揉揉眉心,只觉怀里踹了一块不得了的烫手山芋。

  圣恩如此,根本没有他推拒的份,唯有迎难之上了。

  往好处想的话,还得庆幸官家并没玩过火地把他直接安排到职掌颇多的史院里去,只安排到三馆里只有书库的集贤院里吧?

  陆辞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