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br />   在别的举子一边忍受寒气,一边苦思冥想时,陆辞动作却不疾不徐,先把墨研好。

  等墨汁好了,他的手指也暖了起来。

  再沉吟片刻,便稳稳当当地开始下笔。

  草纸虽顺连于卷前,但卷首需预留半张,容封弥官进行封弥。

  陆辞自然不会犯这么基本的错误,等留了白,写下个‘奉’字了,才落下赋题——《省试司空掌舆地之图赋》。

  得亏在这些时日里,不曾有过半日松懈,一直广取命题而做,现虽未运气好到再次押中命题,但也颇感熟悉。

  他只看了一眼,就有了大致腹稿,研墨的那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就将其晚膳了。

  思定而落笔。

  陆辞将此赋限定的官韵‘平土之职图掌舆地’在心中反复念诵,写时小心慎重,确保不落一韵,不错一字:“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辨九区而底平者也……尊临下土……”

  对这位代表举人在群见时做过致辞的年轻解元,巡铺官也难多些关注。

  见其他人还在瑟瑟发抖时,这位却准备充分地将自己裹成半颗粽子,就觉得颇为有趣了。

  现看他从落笔到完成,竟是一气呵成,期间不见片刻迟滞,也不见犹疑涂抹,不心里啧啧称奇。

  这究竟是莽撞大胆,还是胸有成竹?

  若换作旁人,他定然认为是前者。

  但放在这位小有名气的陆解元身上,可就不一定了。

  巡铺官好奇不已,但作为巡视之人,也不好在一学子身边多做停留,只有将这疑问默默憋在心里了。

  陆辞也暗暗为自己的表现吓了一跳。

  也许是经历过发解试的缘故,有了经验做底子,加上他心态一贯平稳,真正进了考场,面对这一贯苦手的律赋,居然半点不觉堵塞艰难。

  大概是这几年里闷头做题太多,都做出本能反应来了,身体记忆加上惯性思维,加上并不生僻陌生的题目,他只略为一项,就像做平日习题一般自如,硬是写出几分顺畅自如的感觉来……

  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会不会写得太简单了?

  省试交这么一份试卷上去,能成么?

  陆辞头回因做题太快太顺利,而莫名地生出几分茫然。

  不过在瞟了瞟时漏后,他就不再纠结细想,专心审读过了几次,不见有犯点抹细碎之错,就先将试卷移开。

  他狠狠灌了几口还残存了点温度的蜜水,重新活动了下发僵的手指,才继续盯着诗的命题瞧。

  ……等省题诗写完后,若还有时间,再考虑重新看看自己这首赋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省试场所:

  孟昶故居是从982年期被尚书省所迁的,992年起,贡举考试开始从这里举行,之后一百年都没有变动过。

  2.宋代礼部贡院的场地,连片设席,座席毗临,没有正经间隔,只用木柱子简易隔开,所以很容易考试时私相授受,全程受到严密监视。

  3.在庆历年间对贡举进行改革之前,省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