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   之前应承下给陆辞找个保头的李夫子,也是雷厉风行,在离朱说同陆辞约好的归期还有三日时,就找好了人。

  真要说的话,他倒不是认识那人,只因同其父曾为同年应举之士,颇有几分交情,对其为人也有几分欣赏。

  巧的是,对方因被任命做了考官,其子自然不能在籍贯所在的河南洛阳应举,而是由转运司送往别处参加别头试。

  更巧的是,被送去的不是别处,正是密州。

  对方也正愁爱子远行,无法照顾之事,李夫子一主动开口,两人一拍即合,就定下这事了。

  一切顺利,李夫子心情颇好,立马将陆辞召来,一番谆谆叮嘱后,假作忽然想起地建议道:“你虽离及冠之岁还远,但既然将要应举了,也不必太过死板遵循,为便于交际称呼,都宜有个表字才是。”

  陆辞闻弦音而知雅意,从善如流道:“先生所言在理,如蒙不弃,还请赐字。”

  成功抢先一步的李夫子,心满意足地捋了捋稀疏的长须,将早已琢磨好的二字脱口道:“听之不闻名曰‘希’,闻之不释名曰‘文’,我赠你表字希文,你以为如何?”

  “……”

  陆辞的微笑僵在了嘴角。

  这,恐怕。

  不太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别头试:应举人有亲戚在本州岛仁官,或者担任发解官,都由转运司选官另行考试。解额另立,不占用州军解额。不过这个规定是确定于宋仁宗1044年的,这会儿还没明文确定,但的确有这类行为啦。

  2.公卷制度的弊病如文中所说,并且于1041年被废除,其中范仲淹居功至伟。

  柳开那位弄了无数公卷的牛人,被沈括后来吐槽了……

  3.陆辞列举的那些行径都会导致应举资格被永久取消。

  4.双下驼峰角子,小吃,出自《假装生活在宋朝》

  5.封弥:即糊名制度,开始于1007年

  第三十八章

  见陆辞面露难色,原颇为自己所取的这一表字感到满意的李夫子,也察觉到几分不对了:“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陆辞无奈一笑:“实不相瞒,学生两年前返苏州探望大翁翁时,偶得一友,其字非是别的,正是希文。”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表字希文的不是别人,正是史上及冠后的范仲淹。

  李夫子可惜道:“原来如此。”

  表字相重的情况虽不罕见,但大多还是尽量进行避的。

  尤其对方还是同陆辞相识的友人……更是该能避则避了。

  陆辞向他歉然小揖一礼:“谢先生体谅。”

  李夫子爽快地摆了摆手,略作思忖后,看向陆辞,口吻温和道:“‘摅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养神。’我知你怀傲世之才,亦盼你有守志之心,现赠你‘摅羽’为字,愿你从此‘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升云。’”

  陆辞莞尔一笑,再无推辞之理,而是不假思索地长揖一礼,不疾不徐道:“学生定以此日夜自勉,不敢稍忘师长期许。”

  李夫子捋捋长须,心满意足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