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1.宋时盗版十分猖狂,苏轼,朱熹都是受害者。

  而当时也出了保护版权的条例。

  苏轼:“某方病市人逐利,好刊某拙文,欲毁其板。”意为,一些书商未经苏轼同意便私自刻印他的作品发行,他恨不得将雕版追缴来销毁掉。

  朱熹的著作《论孟解》“乃为建阳众人不相关白而辄刊行,方此追毁,然闻鬻书者已持其本四出矣”。后来为了对付盗版,朱熹干脆自办书坊,即开了一间民营出版社,刊印和发行自己与友人的作品,不过因为经营不善,书坊后来倒闭了(……)。

  宋时印书从此多了类似今日书籍的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

  宋朝的国子监兼辖全国图书刊行,相当于教育部兼出版总署。应罗樾与段维清之请,杭州国子监便给印刷业最发达的两浙路、福建路运司下发了通知,要求两路转运司“备词约束所属书肆”,“如有不遵约束违戾之人,仰执此经所属陈乞,追板劈毁,断罪施行”。

  2.《望海潮·东南形胜》由柳永写自咸平6年。

  3.鹅仔峰下一枝笔:据说为柳七乡人小时就给他的称号

  4.宋朝的大才子中,因为落韵脚而被黜落的倒霉蛋不是别人,正是欧阳修《东轩笔录》卷十二

  5.北宋前期的殿试里仍然是可能落选的,而且落选率还很高,如咸平5年(1002年)有殿试者72,通过的只有38人。是从嘉佑二年起,进到殿试这关的士人才不会被黜落的。

  第二十四章

  对朱说而言,与柳兄一同上街,和跟陆兄一同上街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一样的是一路走去时总会遇着认识的人,因此被绊住脚步。

  而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那些无比亲昵地同陆辞说话的人群,涵盖了男女老少,还一个个都爱拿了自个儿摊上的货品往陆辞怀里塞,朱说在边上看着,只不由会心一笑。

  而同柳七打招呼的,就多是打扮得花枝招展,媚态十足的歌妓了。

  她们娇笑着想往柳七怀里塞的,恐怕也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她们本人。

  为求在市井间大名鼎鼎的柳七郎给她们填上一首能流行一时的词曲,她们可谓使劲浑身解数,极力讨好。

  甚至早有花魁娘子放过话,要能得到柳郎应允,莫说是春风一度,哪怕夜夜春宵,也不在话下。

  这也得亏柳七生了一副俊眉修目的好模样,又是众所周知的官宦子弟。

  若他貌若钟馗,哪怕词作再受追捧,受欢迎的程度也得打个折扣了。

  奈何柳七郎多情,深情,却也薄情,她们纵使想留,也难留住,唯有假作埋怨娇嗔,想请他来房里坐上一坐了。

  对这情意绵绵的画面,朱说从起初的备感震惊,到后来的麻木,再的如今的漠然。

  最让他忍不住皱眉头的是,在他看来,柳七对此的回应也不甚正经,倒有几分顺水推舟的纵容。

  朱说不知这还算好的,柳七好歹有顾及到他的存在,有所敛,否则直接应了某位娇娘的约,随其回了芳居了。

  朱说愈发觉得浑身不自在,克制着不对这位自己之前还颇有好感的‘鹅仔峰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