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牙齿放到袖中。

  皇帝冷笑说,难道你要去拿它做证据来控告朕吗?

  小官道:告是告不了,但是史官会记录在册。

  皇帝只好赔礼道歉了……

  (《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p5155)

  2. 柏郎中家:直接挪用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某家儿童诊所的名字

  3. 外卖:同样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画了一名在送外卖的伙计

  4. 干当人(杂役),酒食作匠(厨师),青年僮仆称厮儿(《假装生活在宋朝》,《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5. 衙内:官员的儿子称衙内,女儿称小娘子。(《假装生活在宋朝》)

  6. 结社:

  宋时“社”很发达,就《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记录的杭州城的“社”,就有上百种,五花八门,什么社都有,演杂剧的可结成“绯绿社”,蹴鞠的有“齐云社”,唱曲的有“遏云社”,喜欢相扑的可以入“角抵社”等等。

  在我看来,最有趣的大概还是剃头的师傅组成的“净发社”,热爱慈善的“放生会”,妓子们结成的“翠锦社”,一群赌徒组成的“穷富赌钱社”2333(《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第十三章

  陆辞当然不可能看不出朱说和易庶之间的微妙敌意,也当机立断地进行了调解。

  他并不言明,只做了次引荐人,让易庶建起的醴泉诗社纳了朱说入社。

  以范仲淹那经得起无数后世课本考验的吟诗作赋的能力,一有机会显露出来,那么向来爱才的易庶对其的敌意,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朱说对陆辞的好意心知肚明,虽还心底还残存几分别扭,到底乖巧地接受了安排。

  倒是易庶的脸色变幻很是。

  难得陆辞主动相询,他还以为是陆辞改变心意想要入社,正要心花怒放,就听得对方客气说情,目的竟是让从未显山露水过的朱说进来他这。

  易庶当然不可能拒绝陆辞,可将个刚拒绝了他提议的不识好歹的小子纳进来,又有些不甘心。

  可真刁难朱说的小气事,他也断然做不出来的——倒不是担心朱说被穿了小鞋后可能告知陆辞,叫陆辞对他的印象变坏的缘故。

  而单纯是诸如此类上下其手的行径,根本不符他一向的骄傲。

  陆辞正因看出易庶的这点特质,才会安心把朱说安排进去。

  以易庶的底线,不会对朱说不利,甚至因为抱有的那点小敌意,会忍不住对朱说多些关注,更有利于朱说得到展示机会。

  对易庶而言,是诗社吸纳了一员可遇而不可求的强将;对朱说而言,既得了跟同窗学子相互学习进步的契机,自己锻炼的机会,也是条建交和融入学院的捷径。

  话虽如此,陆辞还是不着痕迹地观察了几天,确定朱说那头的进展一切顺利后,才安心忙自己的事了。

  两个月一晃而过。

  清明接寒食之踵而来,学院又放长达七日的课了。

  不知何处飞来一对羽色艳丽的黄鹂,天不过微微亮,就已神气昂昂地在陆辞卧房的窗前叫唤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