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4 部分
�他疮疤,只会惹来颉利不快,于事何补?

  寇仲笑道:“大汗勿要动气,我们汉人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个战后检讨,

  肯定有益无害,可避免将来重蹈覆辙。”

  颉利勉强压下怒火,冷冷的道:“我在听着。”

  寇仲从容道:“宋金刚之所以有柏壁惨败,非因力不能敌,而是策略错误。如若正面交

  锋决战,李世民必败无疑,可是李世民却采取‘先不为胜,以待敌之可胜’的高明策略,瞧

  准宋金刚孤军深入,故虽兵精将猛,所统率的仍是以临时抢掠回来的粮草供养的庞大军队,

  不能速战速决就只有吃不完兜着走的份儿。于是当世第一擅守的统帅李世民实行坚壁清野的

  针对性战略,再施小队突击困扰的游击战,待宋金刚计穷粮绝,被迫撤退时锲尾痛击。大汗

  也明白我的意思吗?”

  颉利、赵德言、墩欲谷、康鞘利一众人等无不脸泛怒色,双目杀机大盛。

  徐子陵晓得寇仲是行险一博,借柏壁一战暗喻现在的形势,争取谈判的本钱。最绝之处

  是表示看穿联军的形势,颉利的大军确非区区龙泉军所能柢挡,但若有寇仲这亦如李世民般

  精于守城的人领导,颉利想速战速决恐不易办到。

  在这种情况下,突利的支持将成决定性的因素,他肯否攻打由曾与他出生人死的兄弟守

  卫的城池呢?更大的可能性是袖手旁观,而突利的态度更会影响菩萨、铁弗由和阿保甲。颉

  利在这情况下攻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一旦僵持不下,金狼军将变成深入敌境的孤军,倘陷

  于进退维谷的境况,则其地位大有可能给突利取而代之,因为颉利和突利的讲和只是利益的

  结合,双方间的信任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粟末兵以骁勇善战名着东北,否则亦不用颉利亲自挥军东来,如今更变成哀兵,谁都不

  敢低估他们的实力。

  寇仲这一番说话,立即扳回少许上风,又没有直接令颉利丢面子。

  赵德言狡目一转,故作惊讶的道:“想不到少帅远在草原,对中士发生的事仍有如目

  睹,不知少帅是否晓得李神通抵黎阳助李世绩一事?”

  寇仲洒然笑道:“好像听过有他娘的这么一回事,不过窦建德、王世充依然健在。宇文

  化及被破,三方间再无线冲,黎阳变成孤悬关外的唐室重镇,窦、王两人均欲得之而甘心,

  该担心的应是两位老李,而非是我寇仲吧?”

  赵德言哑然失笑道:“少帅看得通透,正因黎阳孤悬关外,故死守为下策,李世民挟大

  破宋金刚的余威,必须于此时大展拳脚,以保黎阳,三方争战,形势危急。令人奇怪的是少

  帅似乎仍有用不尽的时间般,置刚成气候的少帅军和中原霸业于不顾,尽纠缠于塞外毫不相

  干的j毛蒜皮小事情上,实在令人费解。”

  这番话命中寇仲的要害,差点哑口无言。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