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0-3551孩童何辜(预定下月保底月票)
��待了,他们的心理底线登时就崩溃了。

  比如说冯瑞,马上就交待了,说这个其实……我们也是被逼的吖。

  事实上这弟兄俩并不是陈区长所说的农民,他俩都是中专毕业,算家里难得的高学历了,冯宝还是国家分配到了市肉联厂做质检员,端公家饭碗的。

  不过那几年,肉联厂真的是个很落魄的单位,冯宝有年轻人的锐气,不甘就此沉沦,而冯家也是一个有底气的家庭——起码是有点家底,于是他跟年轻的堂弟商量一下,你我都出点钱,咱们自己干吧?

  既然要做买卖,肯定是捡自己熟悉的业务,于是两人就搞了一个熟肉加工点,将收来的肉,加工出去卖。

  弟兄俩很下辛苦,买卖确实也算将就,不过没过多久,他们就觉得,自己赚的钱太辛苦了——很多人加工的肉,来路都不明。

  这年头,真材实料跟假冒伪劣拼,那只有吃亏的份儿,冯宝好歹是在这个行业浸淫过的,试了几天之后,就说咱也别那么讲究了,其实我知道很多肉该怎么加工。

  于是福尔马林和火碱闪亮登场——这是行业惯例了,只不过大家心照不宣。

  做到这个地步,冯家兄弟的买卖,就是走上正途了,同样的肥肠,用火碱泡过和没用火碱泡过,煮出来份量差了一多半——不偷奸耍滑,无以致富啊。

  但是……这不够,冯家兄弟不能容忍这么缓慢的支付手段,于是冯瑞提出建议,咱们能不能想办法控制货源?

  这个初衷是好的,但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下面的货源,又岂是他们这两个毛头小伙子能控制的?

  然而,灵感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爆发了,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的驴肉很紧俏,说什么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这种一窝蜂的现象很常见。

  离冯家不远处,就有一家喂着两只驴,一只小的一只大的,冯瑞上门问了,你这驴卖不卖——现在驴肉行情不错,你要是卖,我给你个好价钱。

  我不卖!驴主人直接把他撵出去了,冯瑞再三去做工作,奈何人家就是两个字:不卖!

  3551章孩童何辜?(下)

  这是很失败的例子,不过半个月后,驴主人主动找上了冯瑞,愿意半价把驴卖给冯家——他的驴死了,死于马属常见病:胸疫。

  胸疫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太好防范。

  不管怎么说,这个驴得了传染病死了,驴主人要把死了的驴卖掉,但是活驴和死驴不是一个价钱,更别说是病死的驴了。

  冯瑞由此得出一个经验来:与其咱上杆子买。不如等别人来卖。

  这个经验,在以后获得了无数次的证实,你去平价买别人的牲口,别人不一定稀罕卖,但是那牲口要是病了或者死了。这价钱就好商量了。

  这只是一个常识,但是这个常识被放大之后。就形成一个罪恶的点子。

  人最怕钻牛角尖,冯家兄弟现在最常做的,就是弄死别家的牲口。然后出面低价收购。他们这么做,理由充足:我要是不弄死你家的牲口,你会把牲口低价卖给我吗?

  日常的大牲口肉收购价,已经不放在他们眼里了,他们不稀罕这种收购。

  不过常言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冯家兄弟也不在花城搞这个,这倒不是说,他们多么在乎乡亲的观感。关键是在家门口这么搞,太容易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