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风!
  “千篇一律,千篇一律!……哎,我现在有种看了几千遍《三经》《五典》的感觉!”</p>

  日以继夜,改了半个多月的试卷,一名文官终于忍不住以手抵眉,揉揉眉心,一脸头痛的感觉。</p>

  《三经》《五典》是上古圣贤的言传,没有人敢不敬。但是连续十几个日日夜夜翻看相同的内容,这个时候就算是再好的东西,也是味同嚼醋,毫无感觉了。</p>

  “是啊,我看了七八百份的试卷了,内容都太过刻板。几乎都是誊抄《三经》《五典》上的内容,有些甚至抄都抄错了。”</p>

  另一名文官也叹息着附和:</p>

  “虽然可以体谅他们年轻,一场童生试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这毕竟不是比的抄书。如此文章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史师那里恐怕要失望了。”</p>

  “是啊,是啊!”</p>

  “我也有这种感觉!”</p>

  ……</p>

  一群文吏纷纷附和。批改试卷本来就是一份苦差使,朝廷的文试关系重大,即便是再差,再潦草的文章,只要他答完了,所有的文官、文吏都必须认真审阅,以免出现任何的差池和遗漏。</p>

  而且这次的事情涉及到“史师”,关系到整个平川县文道的面子,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就更加用心了。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p>

  平心而论,这次的考生水平不见得差,甚至比往届还要高些。只是无形之中大家的期望高了,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些考生的要求也高了许多。</p>

  “其实,我这里倒是有个卷子,感觉还不错。文字工整,卷面整洁,字里行间也颇有些灵气。”</p>

  就在众人叹气的时候,一名文吏犹豫了一下,突然开口道。</p>

  这一开口就像一道电光掠过大殿,立即在众人心中点燃了一团希望的火焰。</p>

  “哦?拿来我这里看看!”</p>

  一名文官道,立即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几名文吏也跟着聚了过去。</p>

  每一届的“文科考”其实并没有要求多严格,其目的仅仅是从成千上万的“学子”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三个而已。</p>

  从这点来说,能不能选出符合的“文童生”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p>

  众人真正关心的,是这次选出来的“文童生”能不能能不能让史师满意,能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p>

  “史师”出身平川县,到老了告老还乡想在自己出身的地方找一个衣钵传人。但佑大的平川县却找不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人,这传出去将是个多么大的笑话。</p>

  这不止是文道的损失,而且整个平川县也会颜面扫地。</p>

  对于众人来说,这成千上万的文章里面,只要有一个能让“史师”满意,大家都会如释重负,压力少上很多。</p>

  “温桐,我好像有些印象……”</p>

  “这不是那个七岁做诗的小神童吗?”</p>

  “这字写得很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