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部分
;杜其峰的电影作品中流露出的人生无常的主题,对现实生活的无情解剖,故事情节的独具匠心和电影技法的创新求变等都构成了鲜明的风格。与王家卫、关锦鹏等艺术片导演的“个人作品”只注重故事的情感积累,忽视细节的层层推进和布局的完整精妙不同,杜琪峰的作品却往往披着黑帮警匪商业片的外衣,实质上通过苦心雕琢的多元结构、多重线索的悬念故事来达到颠覆传统类型片的目的,一直深为求学时代的易青所喜爱。

  杜氏作品往往让人想起高安兄弟和昆汀塔伦天奴等人的电影,影像中充满着黑色与荒诞的气氛,剧本的安排也同样是那么扣人心弦、难以捉摸,充满了那份类型电影特有的神奇魅力。杜其峰的电影无一不是深深地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悲剧与宿命意识,刻意强调个人的精心计算统统都抗不过宿命无常。

  从这样一位偶像级的前辈导演手里拿到这个亚洲极具权威的奖项,令易青意外之余,更加雄心百倍。无论如何,今晚在红馆发生的一切,已经向全世界证明了他和他的易家班的创作能力——18项提名,拿到12个奖,易青和他的《潜龙于渊》,是金像之夜最大的赢家!

  第四卷 第二十章 男儿如刀(上)

  第30届金像奖终于在中华人影业大获全胜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易青和他的“易家班”一夜之间,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救世主”、“中国电影新势力’、“过江猛龙”等等头衔不一而足。

  同时,随着《潜龙于渊》在内地各院线的上映,在公司北京分部的一系列宣传攻势下,电影海报贴得满世界都是。

  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业以来,没有任何一部真正成绩好票房好的电影能逃过某种“潜规则”。《潜龙于渊》当然也不能例外,很快围绕着易青和他的公司以及对他私生活的种种猜测,各种恶评、骂评、丑闻绯闻纷纷问世。

  各种媒体,各类博客,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当然,《潜龙于渊》也获得了国内观众的许多肯定,这从上映三周票房就过一亿大关的成绩可以看的出来。但是在中国的泛娱乐化和泛狗仔化的社会风气下,必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见不得任何人、任何作品身上带一个“好”字,并立志把所有不属于自己且高于自己的“好”全部描述成“恶”——这是包括易青和孙茹在内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

  易青和孙茹所能改变的,只是他们地公司和他们的新作品而已。

  ……

  “《潜龙于渊》本港票房的财务报表已经出来了。”会议室里。易青微笑着对大家道:“根据香港电影人协会最后向媒体公布的数字,和我们实际收到地收益统计,《潜龙于渊》在本港上映五十天最后的票房总额,是将近八千万。”

  “哇……”参加今天会议的公司中层以上的同事一起哗然。纷纷鼓起掌来。

  孙茹道:“我现在知道香港电影为什么会一年年不景气下去了。象〈潜龙于渊这样的电影,超过全港票房记录《功夫的票房一千八百万,就这样,尚且拿不回投资,连保本都做不到。如果是在国内,各个院线很多都是国办的,私人的电影院在国内还很少,所以一部片子只要拿出百分之十几的票房分给这些院线,再扣除一些发行方面的费用,剩下地钱就可以回到投资人手里了。可香港这里。光是院线系统,就要抽去我们将近一半的票房收益。《潜龙于渊》实际投资将近六千八九百万。根本拿不回本钱。”

  易青道:“所以实践证明,如果大陆不向香港开放电影市场,给予香港电影与国内电影同等地待遇;那么,以香港电影目前的市场情况,还不足以承受比较大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