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与吐蕃的关系(武则天时期)
��的联军。
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的冷泉,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
由于西域地域辽阔,各城国、部族相距较远等原因,唐蕃双方在这里的军事行动多是远程行军,大进大退。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
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此举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入侵临洮,王孝杰作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娄师德为副手.
出击吐蕃,交战于素罗汗山,败于论钦陵、赞婆兄弟。
699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论钦陵自杀,结束了噶尔家族几十年的专权统治。
赞婆和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投奔武周。吐蕃实力开始衰落。
久视元年(700年)秋,吐蕃将军麹莽布支攻打赞婆驻守的凉州,围攻昌松县。
凉州都督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
斩麹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
筑京观(骷髅台)还军。
长安二年(702年)十月十四,器弩悉弄率领一万多人马进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吐蕃军队四次交战,大胜,共斩敌首一千余级。
器弩悉弄开始谋求与武周的和平,吐蕃派使臣论弥萨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
......
初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5任大都护(658年-667年):
第1任:杨胄(显庆三年至龙朔二年,658年—662年)
第2任:苏海政(龙朔二至三年,662-663)
第3任:高贤(龙织三年至麟德元年,663-664)
第4任:匹娄式彻(麟德元年至二年,664-665)
第5任:裴行俭(麒德二年至乾封二年,665—667)
......
再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2任大都护(686年-689年):
第1任:王世果(垂拱二年至三年.686—687)
第2任:闽温古(垂拱三年至永昌元年.687—689)
......
三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12任大都护(693年-752年):
第1任:许钦明(长寿二年至万岁通天元年.693—696)
第2任:公孙雅靖(万岁通天元年至圣历元年,696—698)
第3任:田扬名(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698—704)
第4任:郭元振(神龙元年至景龙二年,705一708)
第5任:周以惮(景龙二年,708)
第6任:郭元振(景龙二年至景云元年.708一710)
第7任:张玄表(景云元年至开元二年,710一714)
第8
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的冷泉,打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
由于西域地域辽阔,各城国、部族相距较远等原因,唐蕃双方在这里的军事行动多是远程行军,大进大退。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
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此举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入侵临洮,王孝杰作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以娄师德为副手.
出击吐蕃,交战于素罗汗山,败于论钦陵、赞婆兄弟。
699年,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论钦陵自杀,结束了噶尔家族几十年的专权统治。
赞婆和论钦陵的儿子论弓仁投奔武周。吐蕃实力开始衰落。
久视元年(700年)秋,吐蕃将军麹莽布支攻打赞婆驻守的凉州,围攻昌松县。
凉州都督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
斩麹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
筑京观(骷髅台)还军。
长安二年(702年)十月十四,器弩悉弄率领一万多人马进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吐蕃军队四次交战,大胜,共斩敌首一千余级。
器弩悉弄开始谋求与武周的和平,吐蕃派使臣论弥萨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
......
初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5任大都护(658年-667年):
第1任:杨胄(显庆三年至龙朔二年,658年—662年)
第2任:苏海政(龙朔二至三年,662-663)
第3任:高贤(龙织三年至麟德元年,663-664)
第4任:匹娄式彻(麟德元年至二年,664-665)
第5任:裴行俭(麒德二年至乾封二年,665—667)
......
再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2任大都护(686年-689年):
第1任:王世果(垂拱二年至三年.686—687)
第2任:闽温古(垂拱三年至永昌元年.687—689)
......
三建之安西大都护府共12任大都护(693年-752年):
第1任:许钦明(长寿二年至万岁通天元年.693—696)
第2任:公孙雅靖(万岁通天元年至圣历元年,696—698)
第3任:田扬名(圣历元年至长安四年.698—704)
第4任:郭元振(神龙元年至景龙二年,705一708)
第5任:周以惮(景龙二年,708)
第6任:郭元振(景龙二年至景云元年.708一710)
第7任:张玄表(景云元年至开元二年,710一714)
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