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政与群臣猜想
�承认赵国乃山东六国执牛耳者。一虚名而已。”

  “不过,眼下丞相还不需担心。我韩、赵、魏、燕结盟已成大局,赵王定于暮春于邯郸会盟,单单此事,足可延续我韩国两三年的和平。秦国元气大伤。有联盟为依靠,秦国轻易不敢犯我韩国。我就怕邯郸会盟时,赵国把我韩国放在抗秦的第一线啊!”客卿陈筮补充说道。

  “你的意思是?”张平疑惑地问道。

  “丞相请看舆图,我南阳西靠秦之汉中。如今秦国已经全面收缩,依靠山河之险阻我联盟。联盟若想继续疲惫秦国,使秦国不敢东出函谷,必定要求我韩国自武关出兵。我韩国若是照做,大军西行数百里即可抵达关中腹地。关中乃秦国根基,秦军必定誓死抵抗,我军伤亡必大。”

  “这应该不会吧?毕竟各国都在休养生息,赵国没道理要求我们一力攻秦?”张平有些不信。

  客卿陈筮摇了摇头,苦涩一笑,言道:“三晋联盟以前,赵国国力如何?”

  张平想了想,回道:“有民六十万户,兵力当在七十万左右。”

  “如今呢?”

  “民五十五万户,但兵力仅有四十万左右。”张平报出了这样一个数字。

  客卿陈筮点了点头,说道:“三晋联盟以前,赵国兵力几近我韩、魏两国之和。但经过去年的连番大战,赵国不过是稍微比我韩、魏略多而已。丞相想想看,这是赵国乐于见到的吗?”

  张平心下一凛然,秦国原先有近百万户人口,如今只剩下不到八十万户,兵力更下降到五十万人。说起来,秦国的损失如此最大,都是因为韩、魏两国浑水摸鱼。如果自己是赵国丞相,接下来也肯定是说服国君一边恢复赵国实力,一边压制住韩、魏两个小弟,最好让其和秦国斗个你死我活。

  “那依忠信伯之见,暮春时的集会我韩国当如何自处?”张平问道。

  “联姻!”客卿陈筮一语中的。

  “联姻?”

  “王上做太子之时,太子妃早逝,此后一直未娶。天之道,在于阴阳调和。如今王上称孤道寡,理应选一贤良淑慧女子作为王妃。以我看来,不如趁此良机,选赵国、燕国公主以为王上之妃。”

  这个方法简单而有效,以前的晋国就常常和秦国联姻,秦晋之好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秦国。

  张平点了点头,问道:“为何不选魏国公主呢?”

  客卿陈筮呵呵一笑,解释道:“魏国正对函谷关门口,若是秦国出兵,身为联姻之国,我们当不当救?”

  张平恍然大悟,客卿陈筮刚才解释说随着秦、赵两国的国力衰弱,三晋联盟已非牢不可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每个国家都想做那个渔翁。这也就导致了貌合神离的关系存在。

  韩国若想保全自己,自然也是争当渔翁。如果和魏国联姻,以后麻烦多多。毕竟秦国的主要突破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函谷关。一个是南阳。到时韩、魏两国就真的是难兄难弟。恐怕赵、楚、齐、燕会偷着乐。相反,和赵国、燕国联姻好处颇多。

  赵国乃是仅次于秦国的大国,与之结盟自可立于不败之地。燕国则是偏居一隅,战事不多,可为后援。

  念及于此,张平叹道:“就是不知王上心意如何啊!”

  陈筮却是一脸笃定地说道,“王上乃是少有的有为之君,只要丞相提出,王上自当从命。以我看来,接下来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