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天下太平(5000字)
�兴,身为国师的陈景乐责无旁贷!
(正经脸.jpg)
……
时光荏苒,一年之后。
神策军凭借强大战力,横扫天下藩镇。就连河东李克用,江淮高骈,也不得不上表朝廷,愿意臣服。
历史上唐末三大藩镇节度使,李茂贞、朱温、李克用,已经挂了两个,李克用不吓破胆才怪。他手下沙陀人虽然强,但也不敢说能扫平天下,不然也不至于在李匡威的幽州军手下吃过数次败仗。
事实上,在神策军攻打卢龙李匡威时,李克用不知死活,派义子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存信前去试探攻打神策军,想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神策军主将李勋临危不乱,指挥两头作战。
在李勋的反击下,李存信大败,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大同灵丘。
十万神策军拿下整个卢龙,转头火速袭击涞源,陈兵至灵丘城下,李存信和他的五千残卒只能躲在城里瑟瑟发抖。
李克用知道后,气得摔了好几个茶杯,最后不得不写信妥协,不然等待他的,就是十万神策军攻破太原府的消息了。
这就是神策军,让天下藩镇军阀闻风丧胆,屡战屡胜,未尝一败的天子神兵!
经此一役,向朝廷递交降表的节度使就更多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硬撑到底的,可惜神策军的长刀比他们的脖子更硬,所到之处,人头滚滚。
不服?可以!
只是后果自负!
一时间神策军所到之处,都没等上级命令下来,城头守军就乖乖配合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接受收编。
截至腊月初八。
除了静海交州十二州外(今越南北部),大唐原先疆域基本收复,历时一百五十年的藩镇割据历史,就此被终结。
唯一例外的,就只剩李克用了,当然名义上他现在也是隶属大唐,只是拥有自己的军队,还肩负拱卫大唐边疆,抵御契丹回鹘的重任。被真正收回兵权是迟早的事。
陈景乐亲自给李况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只要按部就班走,大唐疆域起码能扩大一倍。
想要爵位?
想要功勋?
想要封侯拜相?
可以!
我在世界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想要的话,就自己去打下来吧!
从古至今,想要巩固疆域统治,无非就是将皇室利益,天下利益与军队、将领绑在一起,把所有人都绑上这架大马车,一起轰隆隆前进!
好不容易才将天下藩镇收复,自然不可能再实行分封,但是有功之士不能不赏,怎么办?
那就分封边远地区,继续开疆拓土,继续分封!
先吃下静海交州,打掉南诏,再西征吐蕃汗部,顺带拿下西域各国,重建安西都护府。跨过葱岭,一直打到中亚去,让黑衣大食再次在中原帝国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紧接着北伐契丹、回鹘,东进渤海国、新罗,跨海登陆东瀛诸岛。
还有南下真腊、吕宋,起码比欧洲提前五六百年进入大航海时代!
此时的大洋洲还是一片尚未被开
(正经脸.jpg)
……
时光荏苒,一年之后。
神策军凭借强大战力,横扫天下藩镇。就连河东李克用,江淮高骈,也不得不上表朝廷,愿意臣服。
历史上唐末三大藩镇节度使,李茂贞、朱温、李克用,已经挂了两个,李克用不吓破胆才怪。他手下沙陀人虽然强,但也不敢说能扫平天下,不然也不至于在李匡威的幽州军手下吃过数次败仗。
事实上,在神策军攻打卢龙李匡威时,李克用不知死活,派义子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存信前去试探攻打神策军,想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神策军主将李勋临危不乱,指挥两头作战。
在李勋的反击下,李存信大败,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大同灵丘。
十万神策军拿下整个卢龙,转头火速袭击涞源,陈兵至灵丘城下,李存信和他的五千残卒只能躲在城里瑟瑟发抖。
李克用知道后,气得摔了好几个茶杯,最后不得不写信妥协,不然等待他的,就是十万神策军攻破太原府的消息了。
这就是神策军,让天下藩镇军阀闻风丧胆,屡战屡胜,未尝一败的天子神兵!
经此一役,向朝廷递交降表的节度使就更多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硬撑到底的,可惜神策军的长刀比他们的脖子更硬,所到之处,人头滚滚。
不服?可以!
只是后果自负!
一时间神策军所到之处,都没等上级命令下来,城头守军就乖乖配合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接受收编。
截至腊月初八。
除了静海交州十二州外(今越南北部),大唐原先疆域基本收复,历时一百五十年的藩镇割据历史,就此被终结。
唯一例外的,就只剩李克用了,当然名义上他现在也是隶属大唐,只是拥有自己的军队,还肩负拱卫大唐边疆,抵御契丹回鹘的重任。被真正收回兵权是迟早的事。
陈景乐亲自给李况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只要按部就班走,大唐疆域起码能扩大一倍。
想要爵位?
想要功勋?
想要封侯拜相?
可以!
我在世界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想要的话,就自己去打下来吧!
从古至今,想要巩固疆域统治,无非就是将皇室利益,天下利益与军队、将领绑在一起,把所有人都绑上这架大马车,一起轰隆隆前进!
好不容易才将天下藩镇收复,自然不可能再实行分封,但是有功之士不能不赏,怎么办?
那就分封边远地区,继续开疆拓土,继续分封!
先吃下静海交州,打掉南诏,再西征吐蕃汗部,顺带拿下西域各国,重建安西都护府。跨过葱岭,一直打到中亚去,让黑衣大食再次在中原帝国的铁蹄下瑟瑟发抖!
紧接着北伐契丹、回鹘,东进渤海国、新罗,跨海登陆东瀛诸岛。
还有南下真腊、吕宋,起码比欧洲提前五六百年进入大航海时代!
此时的大洋洲还是一片尚未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