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林则徐到访(2合1大章)
�林则徐的来意……

  在原本真实的清末历史中,道光二十年的(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林则徐命令陈连升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现在的历史由于赵无双的出现和干扰,变为仅主力舰队北上,留守广州的英军全军覆没)。

  北上的英军舰队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

  按赵无双当时的实力,自然也是根本无法阻止英军的举动。所以除了广州海战结局改变之外,后面这一部分历史进程基本还是按照真实的历史在推进了。

  面对英军的接连胜利,本来还支持林则徐的满清道光皇帝惊慌失措。圣旨急令当时的直隶总督琦善前去和英军“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

  这些举动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要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话说这琦善呢,最开始本来也是主战派。当然,他之所以主战不是因为有骨气,纯粹是因为自视甚高,认为“我大清天下第一牛比”,是上国!西夷番鬼怎么能干的过我们呢?

  结果天津大沽口一战,他亲眼目睹了英军舰队的强大威力,当场就给吓尿了啊!

  估计当时他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你特么一定是在逗我!西夷番鬼怎么会这么强?这是完爆我大清的菊的节奏啊。”

  于是这家伙就从一个主战派瞬间变幻成了一个主和派、妥协派。而且还是其中的骨干成员。

  再加上这家伙好像本来就和林则徐有些过节,新仇旧怨一起来了,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

  于是他对道光帝声称,英国所不满的仅仅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严厉惩治林则徐,那么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虽然在其间,林则徐连续两次上奏,大胆地陈述禁烟和抵抗英军进攻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还有必要性。

  但此时的道光帝已然翻脸,直接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

  基于这种状况,在道光二十年的9月29日(1840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职务,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有一丁点儿的良心发现。在当年的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了道光帝通过吏部下达的文件,通知他先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所以在真实的清末历史上,在1840年9月28日-12月4日这期间,原来担任直隶总督的博尔济吉特·琦善奉旨接替林则徐担任新的钦差大臣并兼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赵无双在心里默默算了算现在的日子,正是1840年的10月末,想来林则徐应该是刚刚收到了吏部下达的让他暂留广州等候琦善抵达。

  想到这儿,赵无双笑了:“看起来,林则徐也不简单。虽然一心为国,但也绝对不是迂腐愚忠之人。居然想到了这一手……”

  很明显了。皇帝都让你老老实实地待在广东(当时林则徐驻地应该是在虎门)等着新任的钦差大臣来审问。你居然不听话,还偷偷地跑出来私会实权水师将领。你到底想要干啥呢?

  造反对现在的林则徐来说那是绝不可能的,也绝对不可能有半分那种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