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部分
�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到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位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与瞎眼的妻子和一个病女儿,在昏暗的屋子里无言相对,看到别人家团园美满而自己家这样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在感伤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须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有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儿不全,生了九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现在我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得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地多有裹读,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讲到这里,如梦停了下来,望着汪海洋。

  汪海洋觉得故事很通俗,果然没有什么高深的佛法在里面,不禁被吸引住了,看到如梦停了下来,就问道:“你怎么不讲了?”如梦说道:“你听到这里,可有什么想法没有?”汪海洋说:“这个俞公太倒霉了吧,正如他所说,一心向善,却没有好结果,这不正是我说的‘善无善报’嘛,这哪里有天理呢?”如梦说道:“你没有明白张公最后的一句话吗?那句话就一语中的,点明了俞公为什么‘善无善报’。”

  “哦,是么?那是什么意思?”如梦接着说:“张公说‘意恶太重,专物虚名’直接点中俞公三十年来人生失败的原因。俞公大吃一惊的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物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张公见他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针锋相对,直接揭露他内心的毛病,针对他惜字,放生等问题一一对证一一”正当如梦要往下解释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打断了二人的谈话,汪海洋吃了一惊,他听得入神,全然没有发觉有第三者出现,他马上站起来,回头一望,那监院净善不知何时已经站在身后不远处。“净善师太,如梦师太正在给我讲解佛经呢。”

  汪海洋赶紧解释道。那如梦也缓缓站起,脸上却没一丝慌张。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汪保安不必紧张,弘扬佛法,本是佛教弟子的本份,贫尼本不想打扰你们,不过天色已晚,更深露重,只是提醒如梦早点回去休息,别误了早课!”原来净善去后院查房,却没看到如梦,就四处寻找,却在大殿发现二人中规中矩的坐在那里。她和如梦原是同一庙中之人,对她的品性相当清楚,自然不会心生他念。汪海洋松了一口气,看来这老尼姑还是明白事理,不是个武断蛮横之人。“多谢提醒,小尼马上就回去。”

  如梦便往大门走去。汪海洋说道:“如梦师太,你的故事什么时候再讲给我听?”如梦回首,轻轻说道:“来日方长,自有时间。”

  当下二尼结伴而去,留下汪海洋惆然若失。

  不过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当日如梦是反对庙里有男人的,特别是针对他,现在看来,虽然她对自己不苟言笑,一言一行中规中矩,但也没有反感的意思。

  第3卷 风起云涌 第118章 再次进村

  第二天吃过早饭之后,寺中僧众抽调出两队人马一起外出,首座净明带着如灵、如法还有数人外出结缘;住持净空带着如心、真性、真静等人前往老土村做法事,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