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三十万两
��人都有自己想法……”宾主落座,没有谈事情,了茶水,又聊了一会儿。

  叶青应付得体,不发表尖锐意见,只喝完一杯茶,陆明主动将话题延伸到本县银钱兑换时,叶青就知道戏肉来了,当下心念电转,洗耳恭听。

  “本县银钱兑换,一两银兑八百多文,据查是从十年前开始,三任知县试过平复,短期内都见得成效,但过不到半年又是复萌,甚至反跌一些,这前车之鉴不能不防,解元世居于此,有何看法?”陆明微笑问着。

  叶青认真说着“这话题太大,一时半会可说不清楚。”

  陆明摆摆手“没关系,我们现在算是闲聊,不需要太详细,解元无需多虑,捡些精要的讲讲。”

  “是”叶青于脆应了,到自己眼下这地步,对外一言一行都可说是代表着叶家利益与趋向,闲聊不闲聊区别不大,当不会将这场面话当真。

  不过前世对这知县施政成败的印象深刻,这时就在脑海里放过,整理着是否有损害之处。

  “慢慢说,不急,以你之才也不用谦虚。”陆明只是赞赏地含笑看着,长者和知县的双重身份拿捏得很到位。

  十息后,叶青就已考虑清楚,坦然陈述“明府欲行三事,银钱,修路,贼仓,三事实是一事。”

  “哦?”陆明有意外,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正来了兴趣“你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好,我就听你怎么说。”

  “只是一浅见,请明府指正。”叶青谦虚一句,坐得端正一些,语气中却隐隐有金石之声“目前我县的情况是首先地处北邙山麓,这在战时对于大军是天险,太平时却有不少暗路勾连北魏,岗哨也难以一一监督,就使暗探贼匪有了藏身空间,屡次逃避过官府打击,又卷土重来,这是百年顽疾、病根。”

  “其次道路不靖,平寿原本是一乡,升乡到县不久,时间尚短,修建官道尚未完善,并且道路穿山过野,处处艰难,大患就在山中匪民”

  “几个人,十几个人一伙的山民,也不泛滥,也不杀人,甚至不管普通行人,有的打劫完就把贼衣一脱回山上种田,难以分辨民匪。”

  “这上不了州郡发兵围剿档次,但这样恶民就对商货影响很大,过关过卡又被剥上几层,原本陆路成本就高,这时只能销售加价,直到抵不过水路远到而来的米船货船,就使商业萧条。”

  “当然,也有人说还有水路,但是不巧清水支流汇入大河,过太平县,再下就是平河郡,这是另一个经济圈,别的米粮杂货也就罢了,以输入为主,但输出产品呢?难道拿我们主产山货入别郡竞争,当地官府会高看我们两眼?”

  陆明抚着三缕长须,听得神色沉重,别的官府哪会高看,直接排斥——宁作自家狗粮,也好过让外郡人赚取。

  叶青见着就不再阐发,继续说着“最后银钱兑贱,标准是一两兑千文,实际成色、钱庄食利,能兑九百五十文就是不错,次一九百文也在容忍,因这银并不在人民日常所用。”

  “原本要是官道方便,商贸繁荣,银钱兑换并不会和别的县郡相差很大,但平寿县封闭,更有人趁机操纵兑换比例,就使钱愈贵,银就愈贱,影响更多的是商业,不愿在本县兑钱,这就使购货覆盖面局限,影响了贸易。”

  “这便是所谓银钱,修路,贼仓,三事一体,后学冒昧言此,大人海涵。”

  陆明颌首,十分佩服叶青的精细,思索一会抚须而叹“你说的很好了,三事一体,说到了我心坎上,我也研究过前几任县令施政,基本先自银钱入手,开始也是欢欣支持,毕是促进经济之事,后来成效不好就不再拥护,商人、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