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佩声归到凤池头 第六十一章 不安
�能的,只能步步进逼。

  除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还在加紧对皇室的监控。内厂监视太子是自然的事,实际上薛崇训最重视的不是太子,而是皇帝李守礼。就算李守礼不理朝政,但是他手里的皇权照样让人感到有些恶寒。

  薛崇训一面联系宦官鱼立本等太平党的宫人,在李守礼身边布置人手;一面也和禁军将领保持联系。将军常元楷、李慈等都是太平旧党,中级将校也有不少和薛崇训熟识。

  他曾经自己推演过与李守礼之间的斗争,自觉胜算不多。不过世事人为,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环,李守礼那样的人,有胜算也不干事,就没话说了。

  假使李守礼第一步提拔自己的人掌禁军,薛崇训就有点头疼了。他自然会意识到不妙,可是他一个异姓王根基尚不是很牢固,直接发动政变谋朝篡位实在压力很大。

  谋朝篡位是件有难度的事,名不正言不顺,很多人就觉得起事的机会来了,很显然会有不少姓李的自称“李皇叔”之类的动心思。就连朝廷内部也是个问题,李守礼做皇帝,薛崇训可以大摇大摆地调集军队去镇压称帝的李隆基;如果朝廷不姓李,内部应该有各种始料未及的事儿。

  究竟会怎幺样?薛崇训自己也没想明白,得试了才知道;他明白的是这幺篡夺皇权很不安全,不然曹操之流干嘛不痛快称帝?

  于是李守礼这幺撒手不管是喜闻乐见的事,只需要随时监视着他仍旧在纸醉金迷就好。

  或许是薛崇训已动了反心的原因,如今他也是额外注意起名声人心起来,毕竟以后走到了那一步,反对者太多搞得众叛亲离实在难以应付。

  正好朝里几个法司衙门在审姚崇的案子,呈上的奏章是满门抄斩。薛崇训就想说说好话,倒不是因为在洛阳时李鬼手和那歌妓非烟求情的缘故,而是他觉得李鬼手的话有些是有道理的,帮姚崇他们家一把,能赢得一点士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