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决战禁城之巅 第三章 彗星
�脸色已变得十分难看。
……
那颗彗星在大半夜出现,也不是谁都看见了的,但是司天台的官员肯定观测到了。掌候天文,教习天文气色,掌写御历等等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当值。司天台少监次日一早就急忙将天象禀报了皇帝李旦,并进言说﹕“天兆除旧布新,陛下应做出应对,方能避免灾祸。”
李旦问道﹕“朕当怎幺做出应对?”
司天台少监犹豫了一番说道﹕“微臣不敢擅论,请陛下召司天台监贾公进言。”
李旦遂召贾膺福觐见,这个贾膺福完全是依附太平公主的人,听到皇帝召见,在赶去麟德殿的路上就冥思苦想应对之策。
他是很想借机谗言,好在太平公主面前邀功;但又担心此事事关重大,没有请示太平便擅做主张可能会有麻烦。左右举棋不定之时,已跟着宦官走到龙尾道上了,巍峨的宫殿就在眼前了。
有时候人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个文官,也需要当机立断,因为可能会没有时间深思熟虑。昨晚才出现的天象,今天一早就觐见皇帝,机会就在瞬息之间﹕如果放弃了这次机会,以后再专门跑到皇帝面前进谏,可就会招人怀疑了,而且等太平公主商议决定之后,立功的事不一定会落到贾膺福的头上。
贾膺福眉头紧皱,心道﹕殿下既然让我做司天台的最高长官,我就应当拿出独当一面的能耐来,如果错过了机会,谁说不会被殿下责骂毫无主见?
犹豫之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大殿上,皇帝正坐在台阶上的宝座上,一旁的司天台李少监正垂手而立。贾膺福急忙叩拜行礼,高呼万岁。
肯定是李少监
把担子撂上来的,他不敢乱说,所以把上司弄出来做挡箭牌。
李旦道﹕“李爱卿奏天有异象,朕最敬畏上天,你们给朕说说,朕应当怎幺做才能避免灾祸?”
贾膺福沉住气,一面琢磨着遣词,一面慢吞吞地说道﹕“微臣来之前,为了准备回答陛下的询问,特地查了一下司天台的备案,上一次彗星出现在孝皇帝(中宗)时,当时的司天台官员也有上书,并有备案。”
李旦好奇道﹕“以前的官员是怎幺谏言的?”
贾膺福低着头,铁青着脸道﹕“他上书让孝皇帝禅让帝位给太子(李崇俊),当时孝皇帝大怒,将那官员发配到岭南了,自然是没有采纳谏言……”
贾膺福说起那事,实在是居心不良,因为李崇俊后来发动了政变。他这幺说,意思就是李隆基会有谋逆之心?
李旦瞪眼道﹕“那……朕也应该禅位给三郎才能免灾?”
贾膺福有点紧张地说道﹕“天子春秋鼎盛,太子只是皇储,哪里有储君就急不可耐要举而代之的道理?”
李旦内心深以为然,他才当上皇帝不到两年,这样就退了,怎幺感觉有当垫脚石的味道?不如当初直接让李隆基坐上皇位算了。
贾膺福趁机说道﹕“彗星有除旧迎新的预示,陛下另立太子,也可以顺应天命。”
李旦的脸色顿时一变,他平时挺和气的,但心里仍然很明白﹕要换李隆基,牵扯太多……当初李旦就不太想立李隆基做太子,感觉威胁太大,但是李隆基有大功,李旦的性子也比较软,拉不下脸来,于是叫大臣商议,结果支持李隆基的人占多数,于是太子就给他了。
或许,现在借天说话是个机会
……
那颗彗星在大半夜出现,也不是谁都看见了的,但是司天台的官员肯定观测到了。掌候天文,教习天文气色,掌写御历等等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当值。司天台少监次日一早就急忙将天象禀报了皇帝李旦,并进言说﹕“天兆除旧布新,陛下应做出应对,方能避免灾祸。”
李旦问道﹕“朕当怎幺做出应对?”
司天台少监犹豫了一番说道﹕“微臣不敢擅论,请陛下召司天台监贾公进言。”
李旦遂召贾膺福觐见,这个贾膺福完全是依附太平公主的人,听到皇帝召见,在赶去麟德殿的路上就冥思苦想应对之策。
他是很想借机谗言,好在太平公主面前邀功;但又担心此事事关重大,没有请示太平便擅做主张可能会有麻烦。左右举棋不定之时,已跟着宦官走到龙尾道上了,巍峨的宫殿就在眼前了。
有时候人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哪怕是个文官,也需要当机立断,因为可能会没有时间深思熟虑。昨晚才出现的天象,今天一早就觐见皇帝,机会就在瞬息之间﹕如果放弃了这次机会,以后再专门跑到皇帝面前进谏,可就会招人怀疑了,而且等太平公主商议决定之后,立功的事不一定会落到贾膺福的头上。
贾膺福眉头紧皱,心道﹕殿下既然让我做司天台的最高长官,我就应当拿出独当一面的能耐来,如果错过了机会,谁说不会被殿下责骂毫无主见?
犹豫之间,不知不觉已到了大殿上,皇帝正坐在台阶上的宝座上,一旁的司天台李少监正垂手而立。贾膺福急忙叩拜行礼,高呼万岁。
肯定是李少监
把担子撂上来的,他不敢乱说,所以把上司弄出来做挡箭牌。
李旦道﹕“李爱卿奏天有异象,朕最敬畏上天,你们给朕说说,朕应当怎幺做才能避免灾祸?”
贾膺福沉住气,一面琢磨着遣词,一面慢吞吞地说道﹕“微臣来之前,为了准备回答陛下的询问,特地查了一下司天台的备案,上一次彗星出现在孝皇帝(中宗)时,当时的司天台官员也有上书,并有备案。”
李旦好奇道﹕“以前的官员是怎幺谏言的?”
贾膺福低着头,铁青着脸道﹕“他上书让孝皇帝禅让帝位给太子(李崇俊),当时孝皇帝大怒,将那官员发配到岭南了,自然是没有采纳谏言……”
贾膺福说起那事,实在是居心不良,因为李崇俊后来发动了政变。他这幺说,意思就是李隆基会有谋逆之心?
李旦瞪眼道﹕“那……朕也应该禅位给三郎才能免灾?”
贾膺福有点紧张地说道﹕“天子春秋鼎盛,太子只是皇储,哪里有储君就急不可耐要举而代之的道理?”
李旦内心深以为然,他才当上皇帝不到两年,这样就退了,怎幺感觉有当垫脚石的味道?不如当初直接让李隆基坐上皇位算了。
贾膺福趁机说道﹕“彗星有除旧迎新的预示,陛下另立太子,也可以顺应天命。”
李旦的脸色顿时一变,他平时挺和气的,但心里仍然很明白﹕要换李隆基,牵扯太多……当初李旦就不太想立李隆基做太子,感觉威胁太大,但是李隆基有大功,李旦的性子也比较软,拉不下脸来,于是叫大臣商议,结果支持李隆基的人占多数,于是太子就给他了。
或许,现在借天说话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