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起义的前奏
��输入到电脑之中,到时候所有的火力全都可以做出最精确的设计,有人工智能的计算,弹无虚发不是梦想。

  至于其他的因素的影响赵立也充分考虑了,比如海上的颠簸和空中的气流影响,这个都只需要做参数修改就行了。

  只要电脑的计算量足够,那么这些小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看了眼潜艇的改造进度。赵立就差不多知道这玩意有多坑爹了。

  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吃材料大户。

  原本的船壳是不能用了,除了里面的静音材料,其他的主体全都要换,里面的电子系统也被全面拆分。芯片和显示器都得换掉,可以说整艘船除了一个概念和武器系统,其他的几乎要全换。

  不过这个对于这个潜艇的改造。赵立也有自己的想法。

  电磁炮确实是不太适合水下作战,毕竟不管是电的问题。还是水的阻力问题,怎么看水下都是鱼雷好用。

  并且最让他感觉到有些想不通的还是那些麻烦的舱室设计。

  因为不需要多余的水手。所以舱室被人工智能大幅度的减少了,不过为了密封并且为了增强整体结构,增强受伤后的存活能力,这个潜艇的水密舱还是很多的,不过武器舱等其他的舱室,就做的有大了。

  至少在赵立看来那些堪称恐怖的水密舱结构,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他只能说这样的结构增加了船只受损之后的生存能力。

  实际上按照这个潜艇上鱼雷的威力来计算,只要下潜深度超过一千米,那些鱼雷对于船的威胁几乎等于0,因为那些鱼雷即便是直接命中,恐怕也打不穿装甲。

  “多就能够完工?”

  赵立感觉很好奇的还是这个深海抗压金属的制作,不过好在地下工厂的这些生产任务都是一时的,不会出现什么今天这个明天那个。

  全力转型就是了,而且这些东西只需要一套设备就能生产,不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这一就成为了它能够很快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个潜艇改造完成之后,将那些软件全都装上去,这个上面的火控系统才是最复杂的。”

  古代木质风帆战舰,那些火炮是用来近距离攻击的,所以观瞄靠肉眼。至于火控系统,那个时代只要能射中就行了。

  可是在这艘潜艇上就不一样了,这种电磁炮一侧就有三十门,它们的控制才是重中之重。

  赵立制作的这些火控系统基本上也就适应那些部队里的需要,但是这个潜艇上的,他还是使用的人工智能弄的,至少它是整体设计的,所以必须要用这些东西。

  “这个潜艇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材料足够十天可以改装完成,不过根据现在的产量准备材料需要十天!”

  不用一个月就能完成这个!

  赵立脸色一喜,这要是真的做到了,那就爽了。

  另外一边马凌和那个李宏燕回去了之后,就开始组织人员测试了起来,虽然这种测试只是布置一个新的网站,然后弄一个小的服务器测试。

  但是里面的数据量,还有里面的内容,这都是实打实的他们过去的数据。

  他们到想要看看这个赵立弄得东西是不是真的可以让他们的网站具备冲出国际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