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进入倒计时,有民谚:“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要扫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r,二十七,剪窗花;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挂春联;三十晚上熬一宿。”

  虽然这些事情不严格拘于这些时日,大致是不差的。

  二十三俗称小年,要祭灶,灶王爷的牌位就在锅台后,人家做的每顿饭他先吃一口。到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报告每户人家的工作,所以要先期欢送,供品有灶糖、红枣、栗子、桂圆、糖饼之类,还有清水草料香蜡纸马等等,其它供品可替代,唯独灶糖不能换,这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预先把他的牙粘住。

  庭霜看看肥胖的灶王爷,再看他身边还有灶王乃乃,很羡慕。吃得好,又能讨老婆,真是庄稼人的理想生活啊。

  小兰逗完猴子,看着男人们祭灶,觉得好玩,转动两颗黑豆子,问:“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好事去了,那么人家做下坏事,他报不报?”

  庭霜听了直乐,小孩子的话往往正中大人的痛脚,不管做了多少坏事,用糖贿赂一下灶王,用钱贿赂官员,不就啥事都没了吗?

  李嫂却吓得脸一变,捂着小兰的嘴把她拖到里屋,吓唬说:“你再乱说话,以后不长个儿。”又告诉她,庄稼人家里的牲畜死亡就是因为灶王在天上说了坏话所致,所以不能让他说坏话。

  然后在鞭炮齐鸣声中,焚化灶王像,还有纸马草料,名为灶王上天。鞭炮燃尽,祭灶结束,供品自然是落到人的肚子里,小熊欢欢和小猴空空也得到一份灶糖,啃得很开心。

  接下来是扫房,因为神仙讨厌灰尘脏乱,所以扫房这天一定要在送走灶王后。农家屋院没有那些雕花细镂之物,打扫起来也容易些,孟家现在人口十三个,劳力充足,很快一天内就气象一新。庭霜又雇人把炕油了一遍,上回盘炕,只是砌好了火道,盖了顶抹了缝,但是没有上油。趁过年,请人用桐油油过,装上炕沿,周围三面墙壁,都用墨绿色油一圈,再用金粉走边,炕沿下的短墙,油成黑色。

  有钱人家还要在炕围子上装饰云头如意等花纹,孟家没钱,简单油了一下,黑亮的炕根,朱红的炕沿,墨绿的炕围金色的边,就算没有华丽的垫褥和炕上陈设,整体看上去也非常漂亮。

  窗户纸也重新换过,贴上大红纸剪的各色窗花,绝大多数妇女都会剪窗花,无形中形成一种比赛,谁家的窗花剪的好,就证明谁家女人心灵手巧,所以,女人们都使出浑身解数。

  孟家只有李嫂会剪,她大显身手,除了剪喜鹊登梅、吉祥葫芦之类,还剪了好多j鸭牛羊,取富足有余之意。虽然比不上史姑娘精巧生动,也别有一番风味。

  雪白的窗纸,新糊的顶棚,贴了大红的窗花,如同一把火焰燃烧,跳动着勃勃生机。

  还要贴年画,村里特讲究贴年画,生活再困难的人家也要贴年画,否则会被人为丧事在身。不同的门要贴不同的年画,院子的门一般贴武官,屋子的门一般贴文官年画,庭芝的屋子贴了张五子登科,寄寓了早日登科的美好希望。

  这个地方用的都是朱仙镇年画,粗条粗犷,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人物头大身子小,却又觉得匀称,老虎画成黑色,手法不拘一格,很让人喜欢。

  油了炕再贴了窗花年画,新年的气氛已经非常浓厚。

  庭霜在现代经常过没有味道的新年,对这些风俗都非常感兴趣,登高爬低的毫不知疲惫。

  布置完房子就是做食物,打酒做豆腐炸衬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