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
>
  所以,庭霜挑着白面回了家,村里人知道难免又数落他不会过日子啥的。

  晚饭时,小叶看自己碗里是白面馍,孟家兄弟却吃棒子面窝头,心里老大过意不去,愈发在地里用心。

  几个兄弟加上小叶,五个大男人,再加上有了耕牛,楚老头全力负责家里和后勤工作,一天往地里送五顿饭,干得比一般人家更快,几天后,原来的土地已经翻过,荒地也平整过,张五哥已经把稻种运来,接下来就是育苗。

  小叶以前在乡下干活,对种稻很熟,只是家里人多地少,实在糊不住嘴,所以就进城打工。现在重拾旧活,自然不在话下。

  先是教庭霜怎样选种,把稻谷倒入盐水中搅,过一会儿瘪谷慢慢上浮,下面就留下饱满的稻谷,选择好谷子后,就是育秧。

  小叶观察着孟家的场院,觉得有些奇怪:“你们有没有觉得你家菜地的菜长得特别好?南瓜也比别人家的大,豆角茄子什么的长得又快又好,前天刚摘了豆角,今天那些小豆角又长起来了。”

  “哦?”庭霜也东看西看,院里的果树果实累累,豆角架一把把的豆角垂得很低,地里的菜青绿欲滴,池里的莲花开得旺盛,尤其是靠近池边的植物,j头米什么的更是大的不太正常,就象打了激素一样,但是,这个时代是不可能有激素或是生长素啥的。

  庭霜也说不上怎么回事,只能归功楚老丈。

  “前些天李大娘来时也这说过,可能我们天天看着,就没觉得,肯定是楚老丈善于拾掇,你看一根杂草也没有,还围了竹篱笆防着小j进去乱叨。”

  小叶说:“就算他会拾掇,也不可能让菜长得快呀。我觉得可能是你家的水好。”

  “我家院里的小池塘下面是一眼活泉,可能那个水质好。”

  小叶决定就用泉眼的水育苗,院子后面开块平地,挖个排水沟,把池子里的水引过去,种下稻种。果然,稻种比预计的提前出苗,长得也旺盛。

  “看来你家的水真的很好。”小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庭霜看着地里的秧苗,喜滋滋地说:“c好以后,可以在稻田里养鱼,鱼可以吃稻田的害虫杂草,拉的便便可以当肥料,还可以翻动泥土分解肥料。”

  小叶看着他很惊讶:“你很懂啊。”

  庭霜谦虚地说:“我是在书上看的,几千年前的《养鱼经》是世上最早的养鱼书,就记着很多养鱼上的事了。从唐宋时就开始多种鱼混养。到明代就出现定时定量定质投饲料的养鱼方法,鱼桑一起全面发展,很了不起呢。”

  “你说的那是池塘养鱼,不是稻田养鱼。”小叶说,“听说南方有稻田养鱼,可是我不明白,稻田怎么养鱼?鱼把稻苗吃了怎么办?”

  “稻田里主要是养草鱼,草鱼吃草不吃稻。”

  “可是草鱼又不是人,分不清草和稻苗啊。”

  “草鱼是先吃动物食料,然后才吃草的,嫩秧苗又嫩又甜容易被鱼吃,所以要在苗长了几天之后再放鱼。”

  庭霜搜刮着前世学来的东西,后悔当初上学时没好好学,现在又还给老师了,想瞅着没人时看能不能能用接收器偷偷联系到吕教授问问他。可是问他估计也不顶事,因为古代现代的气候变化太大了,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变暖。其他还好说,种地可是和气候密切相关,现代的种地知识再丰富再先进,拿在古代来用也要谨慎,得多跟当地人请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