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两三钱,可是银子不是钞票,店里不会正巧有八两三钱的碎银,伙计挑一块差不多的银锭称了,余下的尾数折换成铜钱,按当天的银钱兑换率找零。

  铜钱又叫制钱,是国家法定货币,银和钱的兑换有专门的铺子,两者之间的交易随行市涨落不同,象庭霜这样不经常买东西只知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儿根本不知道每天的兑换率是多少。

  庭霜一个头有两个大,抱怨起来,没想到用银子买东西这么麻烦,这让习惯用钞票的他感到非常不方便。

  平安笑道:“这还算不错了,店家看我们是孟家的人,相信我们,才收下银子。”

  平安告诉他,如果店家不相信拿银子买东西的人,害怕里面灌了铅,得用夹剪剪开检验才行。

  庭霜有了个想法,说:“既然这样,我们在家里事先把银子剪好,剪成一两一个的小块,这样用起来不就方便了?”

  平安又笑:“真是不知生活的公子哥儿,咱家这样的人家哪有夹剪?就算有也没人会用,你以为剪银子就跟剪布一样吗?夹剪可不是一般人会用的,不小心不但剪不开还会伤着手。只有大商号,官府衙门,还有在钱铺炉房当铺这些和银钱当交道的伙计才会用。”

  “那用银票不就方便了?”庭霜又有了新想法,看那些小说影视里的人物一甩手就一张几张的银票,好潇洒。可以把银子换成百两;十两或一两;二两的银票;用起来不就方便了?

  平安赶紧摇手:“可不能用银票,现在银铺倒闭的多,有时今晚换银,明天钱铺子就卷包逃了,开的银票都成了废纸。不管是开银票,还是接受别人的银票,都得仔细看看开票的铺子是不是靠得住,还得当心有没有造假。咱店里的老张,就不小心收了两次假银票,被老爷辞掉了。”

  庭霜很沮丧,原想着能帮家里做点事,想不到买个东西都这么困难,他还想着以后能帮孟老头照顾生意,可是他连银子也不会用,银子和制钱的兑换率也不知道,没法给客人找零,更别说分辨银票真伪,就算银票是真的,他也难以判断开票的钱铺有什么样的信用度,想不到在古代生活这么困难;如果不是落在一个富裕人家;那他岂不是要饿死?幸好有爹娘宠爱,家境也富裕,他可以慢慢学,暂时不用担心生活问题,想到这儿他又恢复了一点信心。

  “你真的想学?”孟克俭看着面前想要学生意的儿子,有些不大相信。

  “相信我吧。”庭霜信誓旦旦,“你教我,我肯定学得会。写八股文我是不成的,还不如学着做些实事。”

  孟克俭想想也是,这小子上了几年学,连四书都背不全,越学越呆,指望他考功名是不可能的,还不如学着做做生意,省得闲在家里生事,难得他大病一场后知道为家里分忧了,教教他也好。

  “说得也是,不给你找些事做,你都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学坏了。”

  “我哪里学坏了?”庭霜很不服,他可是受过马列教育,有着崇高信仰的好青年,面对诱惑绝不屈服的。

  “你还好意思说,前几日你小子偷偷出去赌博,半夜才回来,以为我不知道?真是欠捶。”

  “我是出去玩了没错,可是我没有赌,真的没有。”庭霜叫起屈来,心说:我只是差一点儿就去赌了,可是毕竟没有真的赌,所以,不能算学坏,是吧?

  “反正你少和罗丰年那帮人来往,都是些不干正事的公子哥儿,你和他们在一起能学什么好。”

  孟克俭虽然嘴上这么说着,却还是带着庭霜到店里学着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