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小说 他在天上飞 (第七章 新闻里北京学潮)
p;“都挺好的,什么也不缺。就是天太热了,不习惯。”

  “慢慢习惯就好了。慢慢习惯就好了。有空一定到家里来玩。学习不要太累了。该吃什么就吃什么。镇西水果多,甘蔗这个季节里最好,多吃些。慢慢习惯就好了。” 他说完,把家里写在纸条上,留给音仪。

  陈叔留下水果,就离开了。宿舍里的女孩子们睁大了眼睛,羡慕地看着堆在音仪桌子上小山似的水果。

  紫玉跳了过来,问:“音仪,你从哪儿钻出这么个好叔叔?”

  音仪笑而不语,望望屋子眼巴巴的几个人,把水果一样样分给了大家。

  音仪每天盼望着的就是汇南的来信。系里有个男生担任通信员,专门给大家分发信件。那个男生并不勤快,总是懒洋洋地把信件拖上一两天,才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汇南到了北京,就立即为它的文化渊源所吸引。 他还说北京是个让人思考,热血沸腾,让人心不安分的地方。音仪觉得北京就象是个心脏,而镇西就象静脉末梢,恰恰让人贪图安逸,无所事事。

  每次汇南来信,音仪总是兴奋地躲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 她就花了很多时间写信,倾尽柔情,长诉衷肠。等她把信丢进了信筒,接下来就又是等待,一天天地等待。

  几个月后,汇南的信就慢慢有些变化。 他开始为政治对文化的捆绑而烦恼。他也不象起初那样情意绵绵,还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诗句,说:

  “让我承认我们俩一定得分离,

  尽管我们那分不开的爱是一体。

  这样,许多留在我身上的瑕疵,

  将不用你分担,由我独自承起。”

  音仪把信揣在书包里,在校园漫无目的地走着。

  汇南仿佛一直是她的目标,而今这个目标自己却在世事中摇摆起来。她不明白他的处境,也不明白他的变化,更不想知道他对她的感情是不是正在改变。

  古雅的教学楼前是一条青石路,路当中是几株木棉花树,盛开着大朵鲜红的花。传说中那花朵是被先辈烈士的鲜血染红,是英雄花。

  音仪从它旁边走过。迎面过来一小队松松散散的学生,他们响应北京的民改革的运动,正在校园游行。音仪认出那昂首走在前面举着“改革”二字的男生。他个子高瘦,眼睛不大却总是若有所思。他叫任赫,是同系同级的另一个专业的同学。

  他们从音仪身边经过。任赫大概看到了音仪,有些不好意思地躲开她的视线。

  新闻里北京学潮闹得正凶,但事情到了镇西,就虎头蛇尾了。镇西到底是个懒于思考贪图安逸的地方。但思考什么呢?

  想到政治, 音仪脑子就一片茫然。她向往的是文化,人性,一种超越政治超越年代的永远的东西。而政治,太象场纷争,最终总是沉落到历史的尘埃里。

  还有妈妈那句话:“政治太复杂,还是离远点好。”

  音仪这样想着,不知觉间走到了海边。

  不远处是一片翠绿的松林,松林旁边摆着些石凳石桌,还有一家卖密饯茶点的小铺子。音仪经过小铺,一直走向大海。海滩上空荡荡的。天空淡淡絮些薄云。海水也不象往日那样明媚宜人,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