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三
不错了。有希望。”

  洪涛说:“我正在筹划申请一个973大项目,两千多万,想请您一起加入进来,提高竞争力。今天和管科研的副校长见面,要就是想谈这个,得到他的支持。他也想加入进来,这也是他想和您见面的要原因,让您心里有个数。”

  “你们系任要参加谈话,大慨也是这个意思?”

  “一点没错。另外我们医学院的院长也有这个意思。”两人会意一笑,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想意思意思。

  “计划的提交时间大概在什么时候?”丁一问。

  “明年三月左右。不过我们得现在动起来。课题做什么,人员的配置,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洪涛看了看手表,时间快到了,“我们该走了。”他对丁一说。然后就向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宣布明天上午全体实验室和丁教授座谈。

  他们出了实验室,发现系任已经在走廊上等着了,有点心焦地频频看表。大概刚才丁一的态度,系任这时谦恭了不少。这时的他一会儿拍丁一的背,一会儿撞丁一的胳膊,显得亲热无比,极为俗气。他还告诉丁一,已经和院里打了招呼,想请他做一场报告。

  进了学校的行政楼,来到一个很宽大的会议室里,里面开着灯,却没人。丁一一行人在大圆会议桌边坐了下来。不久进来了一位女士,含笑地告诉他们副校长还在电话上和人谈一项重要事情,她递给了每人一瓶矿泉水,让大家稍候。丁一知道这多半是想让人知道自己的地位重要,不可或缺。现在不比早年间,那时国,自己还是一位助理教授,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学校各级领导一路陪同,开会谈作项目时,丁一一进会场就见到黑压压一片,见他进来都起立鼓掌,搞得丁一很不自然,丁一做报告时下面不管听不听得懂,都毕恭毕敬地点着头。有次学校开大会,正好丁一来访,结果被邀请到了席台上就坐。校长向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介绍他是美国著名学者,一流专家,丁教授的到访,是我校对外交流的具体表现,是国际上对我校的认可和赞同,是我校在国际上知名度的具体见证。当时丁一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他知道赞他是假,借用他是真。好像中国有一句话,说你行,不行也行。不管是真是假,丁一享受着各种高级待遇,尽管那时的条件很有限。时过境迁,中国经济飞跃发展,开了眼界的中国人慢慢牛气起来。随着自己的职称从助理教授升到副教授,再升到正教授,每次到这所学校来受重视的程度反而下降,目的也变了。以前都要求他帮忙能不能弄出国,到后来则要求一起申请科研项目搞钱,有了丁一挂名,经费容易申请多了。

  正想着,几个人鱼贯而入。为首的一位体态硕胖,精神矍铄,满面生风:“对不起,对不起,上面有人来视察,这个电话不能不接。”一面说,一面上前和丁一握手。丁一握住那胖乎乎的手,怎么觉得这人面熟。不想胖子也迟疑了一下,“我们好像见过。”他用手指敲打自己的脑袋,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nih study se”(美国国立卫生院经费评审小组)。

  “你中国了?”丁一惊讶地开口。

  “是啊。”

  “什么时候的?”

  “一年多前,千人计划。”

  这个副校长叫曲直。几年前是美国一所有名医学院的副教授。他和丁一是在同一个评审小组认识的,都是同一个领域的专家。因为背景相同,所以两人常常聚在一起,相谈较多。两人都是早年从中国出来读书,做博后,然后凭自己的本事在美国学校谋了一个科研教职,摸爬滚打,一路上来,有了一定的建树。在科研题目讨论时,老美其实也挺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