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道可成
,慷慨陈词、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何以人道?”

  “万物有常,日月有行,此乃天道,天道无常无情,至公至正。”

  “其不以为物而喜,不因时而悲,无仁义,无法制,无言语之辩,不因人杀人而惩之,亦不因人救人而奖之,无善无恶,无事无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赵政的声音之中稚气尽去,带着的尾音如苍生俯视。

  人道从来不是天道,天道是人最惧怕又最不惧怕的。

  赵政缓缓从高台之上走下,他睥睨着众人。

  “然人道不同!”

  “人独以思而囧乎万物,有仁义,有法制,有言语之辩,错之必罚,功之必赏,分善恶而辨是非。”

  “人聚而成人道之世。”

  “自上古人祖开始,自三皇五帝立纪始,先祖起仁义礼智信,铸就文字车轨,成人道之世。”

  “故言百家之法为人道之法,错否?”

  慷慨直言如奔流大河。

  一时之间,空空华殿,只余回响。

  “不错!”

  荀子心神也不由得一瞬间为之慑服,他落笔在书简之上写了个“人”字。

  “此人所以有悖于禽兽也。”

  “然吾儒家之法,便是求仁义,修身治家平天下。”

  “其短何在?”

  荀子声音沧桑之中带着难以言喻的睿智之感。

  他的声音很轻,可却掷地有声。

  赵政从琉璃阶梯之上,落步而下。

  “何为仁?何为义?人分仁义为何?”

  “自然为千载之太平,万年之盛世!”

  “可有千载不灭之王朝?”

  “无………有!”

  荀子轻轻的摇了摇头。

  周朝虽寿,不过八百年春秋,可世间却怕是无人能够再比之。

  “那仁义为何?”

  赵政俯身与荀子对视。

  那如灼日的双目与眼眸之中藏着无尽岁月的双目对视。

  荀况必须承认,眼前的少年已然有着无数臣民所求的明主之势。

  但其的锋芒太盛,像是刺眼的太阳。

  “求不得不代表不求。”

  “天道循环,此不能改矣!”

  荀子的面色没有丝毫的变化。

  而赵政却笑了,他直起身来,环视四方,高声道:

  “天道无情,万物至公,不以物喜,不因时悲,无盛无败,不责不赏,王朝之败,人道之衰也,何有不能改?”

  他的笑是那般的豪迈,声音震动宫宇。

  浩大之宫殿,此时似乎成为一言之堂。

  蒙氏兄弟看着一身黑衣,不由得心神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