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破局
��了!”
这两位重臣一番言辞,切合实际,获得了在座大臣们的一致认可。
朗寅释闻言一笑,俊逸清朗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顽劣般的狡黠。
“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她打量四周,问道,“口径这般统一,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吗?”
除了静坐旁观的萧玄绩、蔡庭保留着意见,众人皆是默许,只见坐在边上的大司农贺为民突然站了起来。
“臣有不同意见!”贺为民大声说道。乍一看去,他像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长着一张淳朴憨厚的脸,天生就像是和泥土打交道的。由于他是大司农,日常负责农务,在大臣们中话语权不够,因此经常不被大家重视。
“臣以为,北方现在正处于内乱的前期,北伐并不急于一时,只要加以等待,北方必将不攻自破!”贺为民颇有勇气地发表了见解。
这番话得到了南方官员的嘘声一片,煊王又不是傻子,岂会让北方内乱?当煊王的西北军是吃白饭的吗?他们接连摇头,这个土包子好好的搞他的农业不好吗,插手什么天朗政治。
却见坐在前边的朗寅释缓缓捋起衣袖,慢条斯理地伸手撑起了额头,一双幽深如墨玉般的眸子里浮现了隐隐的笑意,“接着说。”他像是颇有两分赞许和期待的等待着后续。
贺为民实诚而耿直地继续发言道,“臣早在去年就考察过天朗各地的农务,南方由于政令传达即时,官员皆是新任,殿下的重农政策得到了重视,各地农作物种植幸运地赶上了最后一波播种时机。”
“而北方由于保守势力强大,尤其以西北煊王领地为典型,皆处于政局动荡的混乱中,当地官员并未及时处理流民,重视农务,因此北方多地的农耕情况,可谓是非常糟糕!”
“由于早年战争不断,近两年天朗变故多发,国库中粮食储备早已堪忧。前些日子我听司天监的魏大人推算全年气象时提起,今年天朗全年的雨水较少,极有可能会引发旱灾。”
“南方各省本就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如今全部把控在烨王手中,以当前煊王穷兵黩武的迹象来看,他仍未重视起粮食问题。可想而知,到了今秋颗粒无收之际,北方民众将会何等的愤怒,当此之时,北方民众的奋起反抗,将是西北军也无法镇压的!”
贺为民这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极富力量,听得全场鸦雀无声。
“说得好!”清脆的掌声响起,正是萧玄绩带头鼓起了掌,这个干瘪瘦削的老头依旧不苟言笑,只是眼里却有赞许的光芒。“贺大人从民生出发,当真是为我们上了一课。国运之兴衰,事关诸多方面,绝非兵力多寡能全然概括。”
朗寅释也面带笑意,颇为满意地从贺为民看向在座众人。
“诸位不要觉得,去年施行的新政对天朗毫无作用。”朗寅释解释着,突然敛了神色,显得异常冷峻严苛,“如果没有去年的新政,天朗不会风平浪静到现在。正是因为在座各位对天朗做了修修补补的贡献,那个外表光鲜的朝廷才能苟延残喘到今天!”
“据这几个月对北方的观察,煊王过于重视兵力的调遣,财政已然告急,整个朝廷捉襟见肘,四面透风!他在耗尽天朗最后的耐心!由于我们的南下,原先在北方打压的势力,重新猖獗了起来,贪官污吏重新掌权,流民匪寇再度自由!为百姓谋的人被打倒在地,剥削百姓的人在大声叫好!天朗的人们现在是在沉默,可是他们不会一直沉默下去,因为奢望和侥幸是换不来幸福的!”
“诸位,是时候反击了
这两位重臣一番言辞,切合实际,获得了在座大臣们的一致认可。
朗寅释闻言一笑,俊逸清朗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顽劣般的狡黠。
“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她打量四周,问道,“口径这般统一,就没有人提出异议吗?”
除了静坐旁观的萧玄绩、蔡庭保留着意见,众人皆是默许,只见坐在边上的大司农贺为民突然站了起来。
“臣有不同意见!”贺为民大声说道。乍一看去,他像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长着一张淳朴憨厚的脸,天生就像是和泥土打交道的。由于他是大司农,日常负责农务,在大臣们中话语权不够,因此经常不被大家重视。
“臣以为,北方现在正处于内乱的前期,北伐并不急于一时,只要加以等待,北方必将不攻自破!”贺为民颇有勇气地发表了见解。
这番话得到了南方官员的嘘声一片,煊王又不是傻子,岂会让北方内乱?当煊王的西北军是吃白饭的吗?他们接连摇头,这个土包子好好的搞他的农业不好吗,插手什么天朗政治。
却见坐在前边的朗寅释缓缓捋起衣袖,慢条斯理地伸手撑起了额头,一双幽深如墨玉般的眸子里浮现了隐隐的笑意,“接着说。”他像是颇有两分赞许和期待的等待着后续。
贺为民实诚而耿直地继续发言道,“臣早在去年就考察过天朗各地的农务,南方由于政令传达即时,官员皆是新任,殿下的重农政策得到了重视,各地农作物种植幸运地赶上了最后一波播种时机。”
“而北方由于保守势力强大,尤其以西北煊王领地为典型,皆处于政局动荡的混乱中,当地官员并未及时处理流民,重视农务,因此北方多地的农耕情况,可谓是非常糟糕!”
“由于早年战争不断,近两年天朗变故多发,国库中粮食储备早已堪忧。前些日子我听司天监的魏大人推算全年气象时提起,今年天朗全年的雨水较少,极有可能会引发旱灾。”
“南方各省本就是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如今全部把控在烨王手中,以当前煊王穷兵黩武的迹象来看,他仍未重视起粮食问题。可想而知,到了今秋颗粒无收之际,北方民众将会何等的愤怒,当此之时,北方民众的奋起反抗,将是西北军也无法镇压的!”
贺为民这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极富力量,听得全场鸦雀无声。
“说得好!”清脆的掌声响起,正是萧玄绩带头鼓起了掌,这个干瘪瘦削的老头依旧不苟言笑,只是眼里却有赞许的光芒。“贺大人从民生出发,当真是为我们上了一课。国运之兴衰,事关诸多方面,绝非兵力多寡能全然概括。”
朗寅释也面带笑意,颇为满意地从贺为民看向在座众人。
“诸位不要觉得,去年施行的新政对天朗毫无作用。”朗寅释解释着,突然敛了神色,显得异常冷峻严苛,“如果没有去年的新政,天朗不会风平浪静到现在。正是因为在座各位对天朗做了修修补补的贡献,那个外表光鲜的朝廷才能苟延残喘到今天!”
“据这几个月对北方的观察,煊王过于重视兵力的调遣,财政已然告急,整个朝廷捉襟见肘,四面透风!他在耗尽天朗最后的耐心!由于我们的南下,原先在北方打压的势力,重新猖獗了起来,贪官污吏重新掌权,流民匪寇再度自由!为百姓谋的人被打倒在地,剥削百姓的人在大声叫好!天朗的人们现在是在沉默,可是他们不会一直沉默下去,因为奢望和侥幸是换不来幸福的!”
“诸位,是时候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