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寸芒与小隐
sp;《春秋》化作墨韵形成的广袤天地没什么变化,倒是天穹之上东升西落的悬空大日,似乎也浴火重生了。

  以前只是散发出熏暖之意。

  此际却像是一个真正的太阳,火焰汹汹炙烤四方。

  在他神识无法感受到的地方,有一股寒意。

  很强。

  和当初秘境大日悬空之前一样,这股寒意恰好平衡了悬空大日的炙热,让秘境内没有冷热失衡,这使得整个秘境之中的生机,越发明朗。

  也许要不了多久,秘境之内就能铸一轮明月东挂。

  可惜没水。

  如果有水,也许经过漫长岁月,真能衍生出生命。

  破境了!

  不再是玉璞境。

  而是……

  寸芒境!

  亦是小隐境!

  道、剑双修的李凤栖,玉璞修身之后,同时踏足第三境。

  剑修第三境是寸芒。

  道家第三境是小隐。

  这次破境,不仅得益于太阳烈焰的淬体,也得益于道家源书和出剑太平的大义感触。

  实际上,体内秘境之中,和剑修本源相互而成阴阳里的白色火焰之中的道家源书,并不是荧惑之巅那本真正的道家源书。

  那本书不敢拿走。

  体内的道家源书,是那本道家源书分出来的一缕神义。

  若是真的道家源书,哪可能压不住剑修本源。

  何谓小隐?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直白一点的解释: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大道之理往往隐于细微的事情中,巧言往往会淹住真实。

  此境界的道家修士,不以自己的正确推定别人的错误,不以别人的错误推定自己的正确,只做一事,静心修道以达内明。

  和儒家第三境不惑大同小异。

  我辈修士,铸秘境、生本源而知大道何往。

  我辈修士,皆为璞玉而雕刻己身。

  这是除儒家之外,所有修士的第一、第二境。

  儒家第二镜是初知。

  第三境,剑修、儒家、武夫、巫族、妖族、道家、乃至于魔族、鬼族皆不相同,只不过最终大道差相仿佛,所走道路截然不同而已。

  剑修寸芒境,泛散一点的说,是剑修基础,立足于剑招之上而修剑光。

  剑气、剑意乃至于剑势,皆在其后。

  而剑光和剑气易混杂。

  所以九州修士,对于第三境寸芒境和第四境的剑修,最难区分。

  何谓寸芒?

  寸芒境之剑修,手中有剑。

  剑若萤光。

  若得一日出剑,则萤光绽放,宛若寸芒,亦成那星火,以寸芒之光,照耀千秋之世,以这些微剑光燎原而成天地之大光。

  一剑光寒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