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孙叔的考校
��接受了传承,但是那个年代哪里会有系统的书籍让你去学习,所有的都是经验之谈。

  用行里的话说,自己这种就是野路子出身。

  而现在行里面很多都是科班出身,是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的。

  我就再给你补充几点。

  首先夏商周时期与后代的铸造工艺不同,留在器物上的铸造痕迹也不同。

  夏商周主要采用范铸法,器体上留有范线,有时夹有垫片,细部花纹棱角细腻圆滑。

  而现代或用翻砂法,则粒粗胎厚;或用失蜡法,则没有范线。

  从铜质上来分析,早期青铜器的质地为青铜质,而后代的伪器有不少为黄铜质。

  又由于早期的青铜器入土已三四千年,经过长期腐蚀,已发生化学变化,铜质已糟朽。

  因此,早期的青铜器比同样大小的新制的伪器重量要轻,有经验者用手一掂,即可知其真伪,这一点你说的很对。

  再就是通过表面的锈色。

  青铜器表面锈色是经长期腐蚀而自然形成的,致密而有金属光泽,与器体是连为一体的。

  尤其是铜锈已渗入器物内部,渗入花纹或铭文字口之内。

  而后期的表面锈色一般是用快速腐蚀法作成,其特点是很薄且浮在表面。

  而厚的伪锈一般是用漆调颜色作成,灰暗,呆滞,既没有金属光泽,又没有层次,浮于器表,疏松,易脱落,而露出新铜地子。

  再就是从器形上来说,中国古代各类青铜器的形制是有一定之规的。

  如被鉴定者器形不符合古代的规律,则有可能是伪作。

  第四,真器的花纹及铭文自然而生动,风格古朴、生动。

  而伪器则呆板、软散,无生气。

  说完之后孙叔看着叶辉迷茫的样子,开口道“叶辉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没有,没有只是突然之间有些感想。

  以前我觉得这行只是自己的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现在却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哈哈哈,你小子现在有那么一点意思了。

  何为收藏,就是凭眼力、实力和机遇收购进来,藏起来慢慢的欣赏和琢磨她的学问,享受古物的历史沉淀和流传经历。

  那些谋物贪财和暴殄天物的行为,都是非收藏人所为。

  可谓:收之有道,藏之有德。

  你小子现在这个年纪就有了这种感悟,真是让我有种老了的感觉。

  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跟着师傅后面吃泥巴来。

  看来真是老了,不服老都不行了!

  这话说的有些颓然,感觉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轩赶紧说道“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还能是什么事,还不是典当行的事情,现在这个社会有人、有些事,看不懂了。

  行里的规矩在利益面前都得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