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捡漏
/>
  七拐八拐的来到一家没有名字的店门口,锁好三轮车叶辉走进店里。

  店里没有窗,只有几盏幽暗的灯泡挂在房顶上。

  所以房子里比较阴暗,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在里面挑“货”。

  这就是比较眼力的时候了。

  之所以比较阴暗那肯定是老板故意的。

  这一行就是这样,从进货就开始考验眼力。

  叶辉也不搭理别人,当然更不会有别人搭理他。

  叶辉走到一排博古架面前,上面摆满了“货物”。

  小到铜钱、串珠,大到青铜器甚至唐三彩。

  可谓是琳琅满目。

  不用别人说叶辉也知道,这些大多数都是赝品。

  但是这一行就是这样,不论真假,只考演眼力。

  你想捡老板的漏,老板也想捡你的漏。

  为什么叶辉来这里进货,因为这家的老板比较实在,一般不会乱要价。

  可能有人会问,老板岂不是很吃亏,其实不是这样算的。

  每家店都有自己的营销方式,这家店已经开了很多年。

  老板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做的就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路子。

  叶辉零零散散的挑了一些比较受年轻人喜欢的手串,玉佩。

  因为,琴岛算是一个二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

  同时,琴岛也是一个旅游业发的的城市,外来旅游的游客也很多。

  叶辉对于摆地摊来说还是一个新手。

  进这些东西比较容易脱手,不会积压资金。

  这时,叶辉从众多的手串中拿起一串,仔细的看过之后放进旁边的篮子里。

  通过传承的知识,叶辉知道这是一串老沉香手串,价格应该不会低于10000。

  具体多少,叶辉也没有具体数字,因为传承里没有这方面的介绍。

  这10000的价格还是叶辉在店里打工时的经验开出来的。

  叶辉之所以敢放进篮子里,因为叶辉猜测老板可能走宝了。

  所谓走宝就是实际价格超出标价,在行里说就是打眼了。

  叶辉认为老板不会把价值10000的手串放在30、50十元的手串里面。

  因为这个价值的东西,老板都会单独放起来,单独计价。

  挑来挑去,最后叶辉又“随手”拿了几块玉佩后来到柜台前。

  叶辉把篮子放在货柜上,对掌柜的说了个请字。

  这也是古玩行里的规矩,所谓货不经手、责任没有。

  也就是说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

  一般都会在放好东西后说个请字。也就是让对方上手的意思。

  老板随意的往篮子里看了看,随手巴拉了巴拉,说到“一枪打,一共5000”。

  所谓一枪打也是行里的行话,就是说东西不论真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