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林窗(part1)
御。一切都像是排演好的一样,宛如机器一般精密。尽管四处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林窗还是能感受到,那轰鸣之下的沉默。有人说,沉默的军队最伟大,林窗深以为然。他们无比坚定,不可动摇,严格执行命令,如磐石一般坚毅。不论王安封锁计划是多么匪夷所思,不论他们有多少质疑,他们都有决绝的态度,按照计划行动。

  有这样伟大的军队做后援,林窗感到安心。

  “天呐……这得有多少人?附近的军队都出动了吧?”那个学机械的大学生打破了沉默。他叫王勇,在读大三。论年龄,他和林窗最相近,应该有很多话题可以畅谈。可在刚才的闲聊中,两人好像不怎么对付。就在刚才,一听说林窗就读的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王勇瞬间就换了副面孔,对林窗的话显得非常不耐烦。对于这种状况,林窗倒是觉得无所谓。只见,王勇开始转头和那姑娘聊天,时不时要吐出一些林窗听不太懂的专业词汇。那姑娘是学法律的,和机械领域也是相隔甚远,自然也听不太懂,他也就作罢了。他又开始畅谈自己的成绩,说自己参加过很多国家级的竞赛,拿到各类奖项。还有什么奖学金啊,交换生项目啊,未来的前途规划啊云云,说得天花乱坠。与之相比,林窗都快成了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了——至少王勇说的这些事情,距离林窗都有些遥远。

  不过林窗实在心宽,陪着笑一笑,也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他并不是那种悲观的人,会被他人的优秀影响,认为自己非常卑微。他只暗暗在心中觉得,这样的人优秀却张狂,对他人没有基本的尊重。这反映出,他有着一个空虚的内在,显得可笑又可怜。西南科物大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林窗从小都向往不已。可一看王勇这副嘴脸,林窗便觉得,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不过如此。

  “孩子,军队来了多少人,这不关你的事。包围圈自有部队来管,你现在应该好好想想进城之后该怎么做,那才是你应该负责任的事。”前排开车的那个男人声音低沉,这样回答说。他似乎也有些看不惯王勇,这让林窗有些幸灾乐祸。王勇自讨了个没趣,靠在椅背上,自己发着呆。

  “军队应该叫来一个剧组,把这一切拍成电影,连特效的钱都省了。到时候电影一上映,卖的票房肯定能把消耗掉的军费全都挣回来。”病理学家眼看情况有些尴尬,即时补上一句,打趣地说。

  生态学家完全没领会到这是一句玩笑话。他转过头去,扶了扶老旧的眼镜,严肃地看着病理学家说:“如果您能了解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您便会知道:一部电影的票房,连这场行动耗资的零头都算不上。”

  林窗看见其他人不说话,嘴角都划过了一丝笑容。通过一段时间的交谈,他们已经都知道这个生态学家的性格了。他叫黄冰,四十多岁了,头顶的黑发有些稀松,脚踩着一双沾满了泥土的皮鞋。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黄冰是那种,非常善于研究问题,却很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学者。如果是问他什么生态的问题,他一定能侃侃而谈,引人入胜;可是,若让他融入一个团队之间的闲聊,恐怕对他而言并非易事。面对这样一个严格而顽固的中年男人,玩笑话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病理学家又气又笑,双手扶着额头,也没再说什么。这辆车上的谈话总是这么尴尬。

  那个病理学家叫何日唐,同样是四十多岁,却展现出与生态学家完全不同的风格。他身着白色衬衣,外面罩着深棕色的风衣,肩膀宽厚地像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这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谈话时观点明确却不锋利。他不会刻意地显山露水,但是谁都能从他的言谈中感知到,他拥有强大而丰富的知识背景,以及相当精彩的人生经历。同时,就像刚才那样,这个男人还会不时冒出几句玩笑话,能看得出他那来自乐观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