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仇录》
�有,变得强大,但他从没有忘记来自黑火军的杀戮,没忘记头颅掉入水里,灰水湖变成红色。没人知道那些年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没人知道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是谁收养了他,是谁在路边给了他饭吃,是谁教会他在这世界里生活。我们只能从书籍里的只言片语里得知,几十年过去,他远走他乡,走遍了大半个世界。他应当是做过种种不同的工作,因为所有人都说他是个见识广博的人。他也是无比智慧与坚毅的,因为正是这些美好的品质,让他既富有又备受尊敬。在那些年某一个冬日的清晨,他带着自己的家人与佣人,浩浩荡荡地重返了灰水镇的故土。在他回来的时候,灰水湖早已不再是血色,湖边也早已迎来了全新的居民。杀戮早已被永恒的湖水遗忘,一个安逸的镇子就这样重新建了起来。
这些往事鲜少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地下室里。
你可能会问,从张湖一开始的张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镇子里,他们的命运又何以会是悲惨的,像是中了诅咒?这没人能解释得清。就像张湖一从屠杀过后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大难不死应当必有后福,谁又能想到阴云会一直笼罩在张家的上空?就像你怎么也想不到,张冉的妻子为何早逝,张冉又何以能因为一棵槐树的心结而一病不起。张家人的生命是本就多磨,还是这世上当真有什么不幸的命数,没人有标准答案。
至少张凌冰没有。
父亲在去世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向地下室,说了三个字:清,仇,录。后来的事情,不想也能知道。张凌冰会在哭尽了眼泪之后,走进那间地下室。在张冉的灵魂无奈地回归土地之时,张凌冰会带着困惑与焦躁的心,读起那些带着时光味道的老书。一个父亲离开,一个女儿走进来,这宛如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传承。就好像,张冉是在用自己平凡却又悲凉的一生告诉女儿:你终于拥有了进入地下室的权利。那些她所好奇的,和她漠不关心的,现在就在她触手可及的眼前了。那间一直封锁的门终于打开,关于整个家族的一切,她终于可以知晓。
张凌冰深知,这是父亲最后的遗愿,其中必有些缘由。她要把地下室的一切了解清楚,她要把《清仇录》找出来。
这不是她的权力,这是她的义务。
所以,后来的几年,张凌冰用无数个深沉的夜,把父亲看过的书都读了个遍。这过程像是一种涅槃,像是父亲的一生化作了一条秋叶铺成的路,而她如今终于来到了路的。她顺着这条路一直走,才愈发觉得,自己对父亲其实知之甚少。他们在生活,在灰水镇。后来她去外面上学,父亲留下。乍看起来,他们和所有平凡的单亲家庭一样。他们会有矛盾,比如,关于地下室;可也有太多快乐,比如那年夏天,张凌冰在牌子上歪歪斜斜地写下“灰水镇历史博物馆”,骄傲地把它挂在家门口。那当然是个快乐的玩笑,虽说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个称呼其实恰如其分。
然而,那个把自己锁在地下室里的父亲,有着她从来没有理解过的责任,也拥有她从来不能理解的孤独。时光如流水,无关时钟,只是在文字里飞流得更快。她看了太多,太多短短的几句,一个人的一生便就这样过去了。光辉的,安度晚年的,少;郁闷的,无疾而终的,多。太多人的悲喜,太多值得了解的心灵秘境,可能都不及灰尘存留地久。
她当然也找到了《清仇录》,那可是父亲留下的最后三个字。张凌冰很清楚,那是最重要的一本书。只是,她把那本书留着,要再最后去读完。
在她读完《清仇录》的时候,父亲想让她完成的事,便就结束了。
她想让父亲在自己的心中存留地久一些。
《清仇录》。
这些往事鲜少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地下室里。
你可能会问,从张湖一开始的张家,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镇子里,他们的命运又何以会是悲惨的,像是中了诅咒?这没人能解释得清。就像张湖一从屠杀过后的死人堆里爬出来,大难不死应当必有后福,谁又能想到阴云会一直笼罩在张家的上空?就像你怎么也想不到,张冉的妻子为何早逝,张冉又何以能因为一棵槐树的心结而一病不起。张家人的生命是本就多磨,还是这世上当真有什么不幸的命数,没人有标准答案。
至少张凌冰没有。
父亲在去世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指向地下室,说了三个字:清,仇,录。后来的事情,不想也能知道。张凌冰会在哭尽了眼泪之后,走进那间地下室。在张冉的灵魂无奈地回归土地之时,张凌冰会带着困惑与焦躁的心,读起那些带着时光味道的老书。一个父亲离开,一个女儿走进来,这宛如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传承。就好像,张冉是在用自己平凡却又悲凉的一生告诉女儿:你终于拥有了进入地下室的权利。那些她所好奇的,和她漠不关心的,现在就在她触手可及的眼前了。那间一直封锁的门终于打开,关于整个家族的一切,她终于可以知晓。
张凌冰深知,这是父亲最后的遗愿,其中必有些缘由。她要把地下室的一切了解清楚,她要把《清仇录》找出来。
这不是她的权力,这是她的义务。
所以,后来的几年,张凌冰用无数个深沉的夜,把父亲看过的书都读了个遍。这过程像是一种涅槃,像是父亲的一生化作了一条秋叶铺成的路,而她如今终于来到了路的。她顺着这条路一直走,才愈发觉得,自己对父亲其实知之甚少。他们在生活,在灰水镇。后来她去外面上学,父亲留下。乍看起来,他们和所有平凡的单亲家庭一样。他们会有矛盾,比如,关于地下室;可也有太多快乐,比如那年夏天,张凌冰在牌子上歪歪斜斜地写下“灰水镇历史博物馆”,骄傲地把它挂在家门口。那当然是个快乐的玩笑,虽说从某种意义来讲,这个称呼其实恰如其分。
然而,那个把自己锁在地下室里的父亲,有着她从来没有理解过的责任,也拥有她从来不能理解的孤独。时光如流水,无关时钟,只是在文字里飞流得更快。她看了太多,太多短短的几句,一个人的一生便就这样过去了。光辉的,安度晚年的,少;郁闷的,无疾而终的,多。太多人的悲喜,太多值得了解的心灵秘境,可能都不及灰尘存留地久。
她当然也找到了《清仇录》,那可是父亲留下的最后三个字。张凌冰很清楚,那是最重要的一本书。只是,她把那本书留着,要再最后去读完。
在她读完《清仇录》的时候,父亲想让她完成的事,便就结束了。
她想让父亲在自己的心中存留地久一些。
《清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