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老槐树
��在张凌冰的母亲去世之后,这个充满了秘密的地下室,便成为了独属于张冉一人的精神寄托之处。
“我知道张凌冰正在王安城里,好像是个杀手,”你开始追问我,“那张老爷子呢?现在他在哪?”
现在他不在了。
看看这周围吧,贴着墙壁的架子占满了四面墙,其中有两面都是密密麻麻排列的书籍。其中的很多书,还是竖版的,都是用那种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的语言写就的。很多纸张都是极为脆弱的,翻阅的时候会觉得不舍得,会觉得哪怕是一阵风吹过来,这些纸张便会散落一地。那些老文字啊,承载着时间里的故事。从里面随便抽出一部书来,可能那些字,大部分你都还能认清。但是当他们连成句子和段落,你可能还真想不出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时间太久了,语言早已变了天,今古之间是隔阂。
而另外的两面墙,架子上摆的,则是各类千奇百怪的小物件。有些应当是刀具和箭簇,有些看起来是陶土制成的碗和盘,还有些是用动物皮毛做成的摆件。总体看起来,也很难说清楚,这些物件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我们当然清楚,这些物件个个都是珍宝。这种珍贵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是无数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记录人。可能那把如今看起来破旧的刀,曾经属于守望军的一个将领;可能那几块晶莹剔透的圆石,来自血色之下的灰水湖。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间颇为精致却又有些奇怪的小屋,究竟怎样能和王安城里即将发生的灾难挂上钩。
没人能想到这个奇妙的巧合。
当年的一个下午,当汴庆朝自信满满地敲开张家的大门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在镇子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张家,成为了灰水镇改造计划之中最大的绊脚石。
根据各家合作企业的提案,灰水镇会进行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造修理。他们一方面要翻新一些过于老旧的民居,一方面还要在镇子上的几个特殊位置建起景点。翻新民居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阻力,毕竟居民们在这件事上收益颇丰。旧屋变新屋,还有补贴可拿,这等好事大家自然是要抢着做。不过建造景点这个问题上,难免会有些争议存在。这其中不然会涉及一些拆迁和巨大的改变,可能一间屋子要被拆掉,成为一个小公园的一部分;可能一条路会被拆除,那么周围的人自然会有些不适应。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问题也不大,适应适应就好了;但是对于张冉来说,他有一个不能妥协之处。
就在张家出门后的左手边,在小巷不远处的尽头,那棵壮实的老槐树,是张冉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张凌冰小时候,有一次她在家里背书。她背得很流畅,声音也好听。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始,一直背下去,一个错都没有出。她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她一边背一边在屋中踱步,旁边是父亲在沙发上摇着蒲扇。她背得很投入,根本都没有发现,她一边背,父亲一边默默地流泪。到了最后,“今已亭亭如盖矣”,父亲那双浑浊的眼睛在一瞬间泪水决堤。在张凌冰的印象里,那是父亲唯一一次在自己面前崩溃,彻底地崩溃。一把年纪的男人,完全哭成了个孩子,胸口随着抽泣猛烈地起伏个不停。张凌冰都快忘了,自己是怎么把父亲安顿下来的。那时她心疼父亲,同时也震惊着。
也是从那时候起,父亲在她心中从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变成了一个同样也会受伤,身上背负着无数悲喜的普通人。
严格来说,巷子尽头那棵壮实的老槐树,并不�
“我知道张凌冰正在王安城里,好像是个杀手,”你开始追问我,“那张老爷子呢?现在他在哪?”
现在他不在了。
看看这周围吧,贴着墙壁的架子占满了四面墙,其中有两面都是密密麻麻排列的书籍。其中的很多书,还是竖版的,都是用那种文言,或者半文半白的语言写就的。很多纸张都是极为脆弱的,翻阅的时候会觉得不舍得,会觉得哪怕是一阵风吹过来,这些纸张便会散落一地。那些老文字啊,承载着时间里的故事。从里面随便抽出一部书来,可能那些字,大部分你都还能认清。但是当他们连成句子和段落,你可能还真想不出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时间太久了,语言早已变了天,今古之间是隔阂。
而另外的两面墙,架子上摆的,则是各类千奇百怪的小物件。有些应当是刀具和箭簇,有些看起来是陶土制成的碗和盘,还有些是用动物皮毛做成的摆件。总体看起来,也很难说清楚,这些物件之间有什么联系。但是我们当然清楚,这些物件个个都是珍宝。这种珍贵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是无数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记录人。可能那把如今看起来破旧的刀,曾经属于守望军的一个将领;可能那几块晶莹剔透的圆石,来自血色之下的灰水湖。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间颇为精致却又有些奇怪的小屋,究竟怎样能和王安城里即将发生的灾难挂上钩。
没人能想到这个奇妙的巧合。
当年的一个下午,当汴庆朝自信满满地敲开张家的大门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在镇子上没什么存在感的张家,成为了灰水镇改造计划之中最大的绊脚石。
根据各家合作企业的提案,灰水镇会进行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造修理。他们一方面要翻新一些过于老旧的民居,一方面还要在镇子上的几个特殊位置建起景点。翻新民居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阻力,毕竟居民们在这件事上收益颇丰。旧屋变新屋,还有补贴可拿,这等好事大家自然是要抢着做。不过建造景点这个问题上,难免会有些争议存在。这其中不然会涉及一些拆迁和巨大的改变,可能一间屋子要被拆掉,成为一个小公园的一部分;可能一条路会被拆除,那么周围的人自然会有些不适应。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问题也不大,适应适应就好了;但是对于张冉来说,他有一个不能妥协之处。
就在张家出门后的左手边,在小巷不远处的尽头,那棵壮实的老槐树,是张冉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张凌冰小时候,有一次她在家里背书。她背得很流畅,声音也好听。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开始,一直背下去,一个错都没有出。她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她一边背一边在屋中踱步,旁边是父亲在沙发上摇着蒲扇。她背得很投入,根本都没有发现,她一边背,父亲一边默默地流泪。到了最后,“今已亭亭如盖矣”,父亲那双浑浊的眼睛在一瞬间泪水决堤。在张凌冰的印象里,那是父亲唯一一次在自己面前崩溃,彻底地崩溃。一把年纪的男人,完全哭成了个孩子,胸口随着抽泣猛烈地起伏个不停。张凌冰都快忘了,自己是怎么把父亲安顿下来的。那时她心疼父亲,同时也震惊着。
也是从那时候起,父亲在她心中从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变成了一个同样也会受伤,身上背负着无数悲喜的普通人。
严格来说,巷子尽头那棵壮实的老槐树,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