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成本
>
  早期该型火箭每次发射的费用为6200万美刀,实现一级火箭可回收重复利用后,每次发射的费用约为4400万美刀。

  发射到近地轨道的运输成本仅为每公斤1930美刀;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输成本为每公斤5300美刀。

  假设质量投射系统整体造价3000亿华元,一年投射1.5万吨物质到外太空,平摊到每公斤的成本就是2万华元。

  如果是两年就是每公斤1万华元,三年就是每公斤6666华元,四年就是每公斤5000华元,五年就是每公斤2500华元。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质量投射器的成本将越来越低,哪怕到时候加上维护费,也会变得非常划算。

  更何况这个质量投射系统,估计也用不了3000亿华元。

  毕竟最困难的真空管道,使用磁真空薄膜来完成,成本应该不会太高。

  夜深人静,四人从意犹未尽的回去休息。

  2019年1月6日。

  赵红星、李仲庭、王光海三人一大早就起来洗漱,然后吃了招待所提供的早餐。

  便带着航天局的人,向银河科技的2017大厦而去。

  尽管外面北风呼啸,但是南国的冬天在赵红星等人心中,那是火热火热的。

  暖暖的阳光下,他们来到了朴实无华的2017大厦。

  马院士也到了,就在门口等着赵红星他们的到来。

  “老马,早呀!吃了没?”李仲庭笑着问候着。

  “吃了,跟我来吧!”

  马院士带着一行人进入大会议室里面。

  大会议室里面,已经有不人在那里了。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银河科技研究所的人,有材料研究所、电池研究所、电磁弹射研究所、真空工程研究所、大气运动研究所、飞艇研究所、天体物理研究所、外层空间研究所、太空工程研究所等等。

  但凡涉及到这一次搭建质量投射系统的研究所,通通到场来参加会议。

  另外还有负责搭建超算中心和供应原材料的星河集团,他们派了几个代表过来旁听。

  “银河科技的研究所好多啊!”李仲庭看着一大群研究员或者工程师桌上的牌子,各种各样的研究所都有。

  “不多,就两百多个!”马院士对于银河科技的研究所也是了解个大概。

  毕竟他经常要和研究所管理委员会打交道,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两百多个?还不多?”李仲庭心里面不由的吐槽起来。

  东唐航天系统的研究机构就是那些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包括东唐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东唐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蜀省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沪航天技术研究院、东唐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东唐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等等。

  而银河科技里面也有媲美他们研究院的大型研究所,比如材料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等。

  在接收了洛克菲勒财团的一部分势力,加上东岛的半导体力量,三鑫集团和雪梨公司的科研力量,银河科技的科研力量可以说是空前壮大。

  会议还没有开始,马院士便带着赵红星、李仲庭�